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5篇)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1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翻译: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成语启示
分析评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揭示道理
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中心
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2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的道理
老马识途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事情,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在生活中,要懂得吸取别人的智慧,才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
老马识途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老马识途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老马识途造句
1、张先生老马识途,跟著他走一定不会迷路。
2、通过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让我感觉到自己像老马识途,又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3、老马识途——齐桓公出征孤竹国,其中迷了路,相国管仲说:“老马识途……”结果他们跟着老马终于走出了迷途
4、不一定越老越没用,老马识途不是个反例吗?
5、所谓老马识途,多听一听前辈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6、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国庆节回家时,要不是我老马识途,一定会费一番周折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3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翻译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老马识途的字词注析:
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从:跟随。
伐:讨伐,攻打。
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乃:于是。
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遂:终于。
得:找到。
行:走。
居:住,处于。
阳:山之南水之北。
阴: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凭借。
圣:精明通达。
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
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圣人:有智慧的人。
过:过错。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4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管仲、隰( 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反:通返,返回。
放:放开,解脱羁绊让老马自己随便走。
遂:最终,终于。
得道:找到道路。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译文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5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过:过错
24.得:找到
25.孤竹:古国名
26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7圣人:有智慧的人。
翻译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
昔日题舆媿屈贤,今来还见拥朱轓。笑谈二纪思如昨,名望三朝老更尊。野径冷香黄菊秀,平湖斜照白鸥翻。此中自有忘言趣,病客犹堪奉一樽。
-
在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中,他描绘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丽景象,以及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浪漫意境。他运用绚丽的词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句子让读者产生遐想,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鉴赏 这是《孙子兵法》开首《计》篇的第一句话。应该说,此言是一个警句。孙子用深沉的语调告诫人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只有家乡最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美丽家乡的古诗,形容故乡美丽的诗句,描写家乡优美的诗句。1.《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菩萨蛮·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画是谁的著作,内容包括古诗《画》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古诗画”的作者是谁,古诗画的作者是。古诗《画》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
【3865】重访美丽新世界(〔英〕阿道斯•赫胥黎著,章艳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8 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56元)△共12章:①人口过剩问题;
-
名言: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注释: 却: 推却。 句意: 生命的到来无法抗拒, 一旦离去也无法挽留。 出处: 《庄子·达生》
-
【注释】:(方谷真遣人浮海纳贿中宫,遂定招安之议,故引襄夫人事以刺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政府自身建设古诗词,内容包括用古诗词代表国家政府的,古诗词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请写出古诗词中能,关于新城市建设的诗词。《沁园2113春 南京颂》风雨钟山,虎踞龙5261盘,气象万千。谒中山陵4102寝,径登霄1653汉;莫愁玄武,览胜划船。沐浴温泉,徜徉
-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 作品赏析此诗梁氏编在大历二年夔州诗内,黄鹤谓诗有南州路句,当在西北所作,属在秦州诗内。《广志》: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