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原文及赏析
原文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翻译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
①东流:东流县,旧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
②野棠:野生的棠梨。
③刬(chàn)地[1]: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
④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
⑤“楼空”句: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⑥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⑦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刘过沁园春(咏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赏析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此首艳情之作写得缠绵婉曲,哀而不伤,用健笔写柔情,堪称杰作。
-
名言: 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注释: 杨愔: 人名。表: 表率, 榜样。 句意: 杨愔重视他自己道德品质的培养, 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出处: 唐·李百药《北齐书·王听传》
-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解】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
-
《石钟山记》贵在由名质实,实地考察,表明了苏轼不泥古而崇实的精神。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文章不虚耗笔墨,不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结合记叙,即事明理,深入浅出地议论,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黄琼会·漫山遍野都是今天黄琼会这些天,几乎天天落着雨。很是清凉的雨水,让盛夏的日子一下子柔和静谧起来。有时候我就坐在窗边,翻两页《
-
《姑妄言》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部小说作品,作者不详。
该小说以言谈之道为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话和观点的冲突、辩论,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深刻的见解和批判态度。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言辞,揭示社会现象的虚假和伪善。同时,作者还融入了许多俏皮话和妙语,使整个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此外,小说还对人性、欲望和道德问题做
-
曹 植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 灵 戴方丈,神岳俨嵯峨! 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 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 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 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 鼓翼舞时风
-
【注释】:
-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
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② ,沉沉一线穿南北 ③ 。烟雨莽苍苍 ④ ,龟蛇锁大江 ⑤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⑥ 。把酒酹滔滔 ⑦ ,
-
写诗如绘画,特别山水诗与山水画,在艺术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如画山水很讲究远景与近景的安排,使一幅画有“景深”,有层次,显得立体化。写山水诗何尝不是如此呢?读李东阳《游岳麓寺》颇能体会此中艺术三昧。岳麓寺位于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