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洵
苏洵
【作者小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有嘉佑集传世。
苏洵年少时对文章、音律之学并不感兴趣,他声称自己“少不喜学”、“少不知书”。直到景佑二年(1035)他27岁时才开始发愤闭门读书,这也有了后来被历代传送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的佳话,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大盛。嘉佑五年(1038),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上,尤其是他的几十篇政论文章,饱含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苏洵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和散文创作的发展。他反对浮艳坚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苏洵着作,宋代以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
记载中国古代大数进位制度、记数方法与计算器械的数学著作。一卷。卷首题“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臣甄鸾注”。成书年代不详。 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掖县)人,活动于东汉末至三国初,受历算之学于
-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① ,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 ② 之鸣,即掉尾 ③ 奋耳,蝶躞 ④ 而听。 ——《弘明集·理惑论》 ⑤ 【注释】 ①操:琴曲。②孤犊:离开母畜的小
-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只是朱颜改。④问君能有几多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浣纱记》是明代传奇剧本。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别题《吴越春秋》。梁辰鱼撰。《曲品》著录。大约写于嘉靖后期。传本较多,有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刻本;文林阁刻本;万历三十六年(1608)武林阳春堂刻本;明崇祯
-
【经文】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 ① ;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礼 ② 。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今注】 ①燕礼:国君慰问臣下,与群臣燕饮之礼。行礼
-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劝农节用,均丰补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捕蛇者说 永州
-
《先秦散文·韩非子·说林上①(节选)》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