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用典名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有人说,孔子的这句话,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道德黄金律”。与西方伦理中公认的“道德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相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抛弃了自我中心主义,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与道德约束,这既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世界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间正道。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各国都需要秉持这样的“道德黄金律”,一起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在和平发展中走向共同的未来。
■原典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释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弟子子贡提问的回答。子贡问:“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答道:“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反过来就是说,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也愿意这样做,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出现在论语·颜渊中。这是孔子对弟子仲弓说的。仲弓问仁,孔子答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论语集注释为:“推己及物。”就是说,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这句话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与人相处应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故孔子提倡“恕”道,主张宽恕待人。
-
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1]而白章[2];触草木,尽死;以啮[3]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4]之以为饵,可以已[5
-
痛饮石柱一碗酒石柱是个县,是重庆下属的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爱喝酒,石柱的土家族也不例外,而且,别人喝酒用酒杯、酒盅、酒樽,他们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高中必背古诗词多少,内容包括初高中古诗文必背,初高中必背古诗词古文目录加文章,初高中必背古诗古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高中必背的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必背的50篇古诗文1.关 雎(诗经 · 周南)2.蒹葭(诗经 · 秦风)3
-
古文·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尧、舜、禹、汤、文
-
名言: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注释: 轻重: 权衡, 指评判作品的价值。 句意: 对作品作价值评判, 要有客观的标准, 不能根据自己的私心和偏见。 出处: 南朝·梁·刘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
【注释】 选自汉·贾谊《过秦论》。 斩:砍。 揭:举起。 云集:像云一般集合。 赢粮:背负粮食。赢,担负,肩挑。 景从:像影子一样随从。景,通“影”。 【赏析】 秦国的兴盛经历了七代国君,逾百年之久,
-
这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上似乎有些类似曹植的《名都篇》。首联写天子的狩猎队伍,从皇宫出发经过上林苑到达目的地——闲田。“闲”字至关重要,它说明了天子狩猎不是在良田上举行,不扰民,不害农。二三联写射兔过程,描写了一个热闹紧张的场面,其中“一
-
觞深 ① 之渊,津人操舟若神。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 ② 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问焉而不告。 ——《庄子·达生》 【注释】 ①觞深: 水渊名。②数 (shuo)
-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渡过荆门时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深情告别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追思。整首诗语句通顺,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通过欣赏和翻译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饱含深情的诗文才华,以及他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与感悟。
-
此诗,只是将归家中,而先寄家书。一解,看他平用洛阳城、鱼口桥、剑水寺、镜湖亭四处地名,小儒见之,又谓不可;殊不知先生正是逐递纪程,逐日纪景。(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五) 【诗例】 江南春暮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