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王晓玲《我读过的文人日记》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晓玲《我读过的文人日记》散文鉴赏

喜欢读名人日记,既喜欢读翁同龢、林则徐的,也喜欢读蒋介石、蒋经国的。但我更喜欢的日记,还是朱自清、黄侃、郭小川等文人的日记,因为这些文人日记,情真意切,毫无修饰,既有日常起居、学行业绩,又有交游活动、生活情趣,甚至连内心隐秘都一览无余。读他们的日记,既是读历史,又是读家庭琐事。

说到历史,就让我想起胡适的日记。胡适从1910年去美国留学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他去世前,从来没有间断过。并且他的日记在他生前就开始出版发行了。他最早面世的日记,是在新青年杂志上连载的,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还单独印行了他1910年到1917年的留学日记,取名藏晖室札记,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又改名胡适留学日记。

作家、文学理论家阿英生前也出版过日记。1928年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流离,就是阿英从1927年4月20日到同年11月19日的日记。这些日记文笔流畅,耐人寻味,用日记体散文相誉,一点也不为过。1982年出版的敌后日记和文代会日记,都是阿英死后别人整理出版的了。这些日记都保存了原貌,真实可信,虽然记事简略,但却有极高的史料文献价值。

阳翰笙和陈白尘生前不但出版过日记,而且还都是别人摘编整理的。阳翰笙日记写了几十年,后来被抄家,日记全部丢失。真是上天有眼,后来,有人在一个书库的乱纸堆里发现了这些日记,198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阳翰笙日记选,都是从这里面选出来的。还有陈白尘的牛棚日记,是在陈白尘的指导下,由他女儿摘编而成,极具可读性。

生活琐事写得最多的,当属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的日记了。鲁迅十五岁写日记,周作人十四岁写日记,他俩日记不但开始早,而且风格很相似,短小精悍不说,记录的还都是生活起居、与人交往、书信往来、经济收支、读书写作等小事,就是日记后附有书账的习惯也完全一样,每月日记后面都有购书小结。所不同的是,周作人的日记大都保存了下来,而鲁迅早期的日记却遗失殆尽了。

有时我故意将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的日记作以对照,发现鲁迅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兄长,他在周作人夫妇没有搬到北京前的那段时间,三天两头“看屋”,这个收入颇高的教育部公务员,那段时间简直是个“房奴”。从1919年2月11日“午后同齐寿山往报子街看屋”开始,到1919年7月23日“午后拟买八道湾罗姓屋”结束,日记中“看屋”的记载比比皆是,不是“已售”,就是“不合用”。买妥后又亲自操办房屋的改造和装修,也在日记中记得一清二楚。真是苦了这位老兄。

与之相比,周作人日记中却很少有这样的记载。但我们从周作人的日记中,对兄弟俩失和前后的称呼却看得一清二楚。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第一次不在日记中称鲁迅为“大哥”,而以“鲁迅”相称。“上午得斐然函,寄乔风、凤举函,鲁迅函”。从此以后,日记中没有再称过“大哥”,不是“鲁迅”就是“L”,可見兄弟俩误会之深了。

一个人坚持写日记不容易,能把日记保存下来更非易事,比如战争,比如时局,我保存的十册吴宓日记,表面上是从1910年至1948年吴宓日记总汇,可里面既有缺天的也有缺月的,还有缺年的,这里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也就是说,有的是作者没有写,有的是“文革”抄家时丢失,有的则是故意损毁。正像吴宓的女儿吴学昭在整理说明中说的一样,这些日记“‘文革’中在西南师范学院被抄没,一九七九年归还家属时已有残缺”;“有些年日记是作者未记”;至于“一九四九年日记,被受作者委托保管的陈新尼教授于一九六六年秋焚毁”了。

日记保存之艰难从此也可见一斑,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文人日记的珍贵之处。

猜你喜欢
  • 《绝句·[唐]吕岩》原文与赏析

    [唐]吕岩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这是一首谈

  • 宿许天植见山楼·严遂成

    宿许天植见山楼严遂成 绿树疏灯落烬迟,梦醒如中薄寒时。 风通花气全归枕,月转楼阴倒入池。 如此夜深犹有笛,可因春尽竟无诗? 开门便赴寻山约,酒熟茶香短簿祠。 孤灯客宿,转彻难眠,作者在清寂的暮春之夜因

  •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赏析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原文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可作者偏要说故乡对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这乡情似乎淡得不能再淡。读者对此如果信以为真,恐怕要上当。试想,连故乡的几种野菜,都念念不忘,不但入文,写得还那

  • 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全诗鉴赏

    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池塘得流

  • 黄庭坚《七律·清明》千家诗鉴赏

    诗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寒食景色,并借典故抒发了郁勃不平之情,表现了对人生丑恶的鞭挞,对社会不平的愤激。

  • 梁鸿《五噫歌》诗意|阅读答案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梁鸿,字伯鸾,东汉时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生活在

  • 崔曙庭《新唐书》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崔曙庭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

  • 辛弃疾《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全诗鉴赏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作品赏析【注释】:辛弃疾的这首《感皇

  • 寓言“僮仆争政”注释、翻译和解说

    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 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姑自食。”役人告饥, 涖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 ① ,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 步廊之柱折, 两庑既圮,

  • 《佩德罗·巴拉莫》

    《佩德罗·巴拉莫》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墨西哥小说家鲁尔夫(1918— )的中篇小说。小说以科马拉村为缩影,真实地反映了墨西哥农村生活,揭露了在大庄园主佩德罗的暴虐统治下,劳动人民不是屈死于屠刀之下,就是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