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赏析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原文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可作者偏要说故乡对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这乡情似乎淡得不能再淡。读者对此如果信以为真,恐怕要上当。试想,连故乡的几种野菜,都念念不忘,不但入文,写得还那样富于情趣,其情又何其深也。浓郁的乡情偏以平淡出之,这正是作者散文的一贯风格。
先写的是最常见的荠菜。也是淡淡写来。因为妻子偶尔在菜市上看到了,才勾起对这种野菜的回忆,似乎也只是信笔写来,随意说说。野菜之为物,可谓轻且贱矣,又有什么可写的呢?可一到作者笔下,却偏又诗情洋溢,兴味盎然。就说荠菜吧,我们先看到乡间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的生动图景;又听到有趣的民谣:“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又读到古籍上有关荠菜的种种记载。真是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民间情趣与知识学问很自然的融合一体,短短三百字,简洁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地步,却又如层峦叠翠,层次、变化尽在其中。
文中写三种野菜,写法各不相同,更显文笔之变化多姿。荠菜为大家熟知,不必详加介绍,所以只在采集的情景、民谣民谚以及有关典故等方面简要落墨。黄果麦比较陌生,所以先作植物学的说明,再重点介绍其作为食物的功用:或作糕、或“做供”;或是地道的浙东风味的“果糕”、“茧果”,或是日本风味的“草饼”;一路写来,同样引人入胜。
写紫云英则又是一种写法。紫云英有其特有的美,作者正是抓住了这种美,并用画笔画出这种美:“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这是一眼望去看到的情景。“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这是就近细看了。虽只寥寥数笔,但鲜明的色彩、精确的形状,一一跃入眼帘。
作者一生都喜爱研究民俗,是我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开拓者。他写故乡的野菜,其实就是写民俗。也许,他就是用一个民俗学家的眼光看故乡的野菜的罢。“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是民俗;黄果麦作糕,清明时节做成“茧果”,是民俗;浙东扫墓时节,如果你看到船头上、篷窗下露出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确实的证据了”,更是民俗。故乡的野菜可以说就是作者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而作为诗人的周作人,又特别喜爱搜集民歌、民谣、童谣,这些又正是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风情的描绘与民谣、童谣相映成趣,成了本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读故乡的野菜,还可体味作者散文自然质朴的特点。写野菜,写民俗,一切皆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而细细品味,又觉意境深远、耐人咀嚼。这应该是抒情散文的最高境界吧。
-
凉州[1]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2]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3]。羌笛何须怨杨柳[4],春风不度玉门关[5]。【注释】 [1]凉州:即武威市,又
-
【4338】看得见的正义(第二版)(陈瑞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8 5万字,2000年9月第1版,2013年7月第2版,36元)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
-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景色,翻译为“Apricot Blossoms at North Fort”.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花朵者的悠然自得、欣赏春天的感受。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传达了作者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脉动。文中虽然表达简洁,但每个字句都精选,给人一种画面感受。总之,这首诗美妙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并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
大丰梅花苏北没有梅,或极少见。听说盐城大丰有一处西郊梅园,梅花开得好,心头一热,就去赏了。每年春天都要踏青赏花,去连云港石棚山赏桃
-
吾为尔先生,尔为吾弟子。孔门有遗训,复坐吾告尔。先生馔酒食,弟子服劳止。孝敬不在他,在兹而已矣。欲我少忧愁,欲我多欢喜。无如酝好酒,酒须多且旨。旨即宾可留,多即罍不耻。吾更有一言,尔宜听入耳。人老多忧
-
【注释】 选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夹岸:两岸。 中:中间。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落英:落花。英,花。 缤纷:纷繁杂芜的样子。 【赏析】 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
-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名山胜水·西湖”类的诗句。 春天来了,湖上的景象如图画一样美丽。周围群峰围绕,
-
与陈伯之书丘迟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
-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雨雪颜容
-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诗人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何以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看来这是说的此行观感,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