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散文名篇·菱溪石记》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欧阳修散文名篇·菱溪石记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菱溪①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②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③皆不载。唐会昌④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⑤,西经皇道山⑥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⑦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⑧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⑨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⑩,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11}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土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
①菱溪:在安徽滁州东。②偃然:安然。③图与经:指地理、地图类图书。④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⑤永阳岭:在今安徽来安县北。⑥皇道山:在滁州东北十八里。⑦杨行密:合肥人,字化源,唐昭宗时任淮南节度使,封吴王,占有淮南江东之地。后自立为吴国,为五代十国之一。⑧刘金:杨行密的部将。唐僖宗时与杨行密同在合肥起事,曾为濠、滁二州刺吏。⑨佚欲:淫佚之欲。⑩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11}白塔:指滁州的白塔寺。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在滁州知府任上。作者在菱溪石记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出的创作意图,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基本协调一致,是不可分割的的三姊妹篇。本篇借菱溪石的流传经历,借物议理,抒发感慨:“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这里也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良苦用心了,即警戒富贵者、好奇者都可对奇物一赏而足,不必占为己有。
开篇交代了奇石的来历和菱溪的历史沿革。菱溪石原为五代十国时吴王杨行密部下武将刘金宅园奇物。对大石没有多少刻画,却着重描写了石的来历和菱溪的变革,六块石头本是刘氏苑囿中宝物,如今四块已经早被人取走,下落不明,剩余的两块则散落两处。这样写目的在于引出后文的议论,表达自己对人事兴衰无常的感慨。
末段笔锋一转,由叙事而转向议论。议论由怪石生发,先感叹物之神奇,“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这是就奇物的一般规律而言的。接着由一般又转向具体,议论到刘金这位雄勇之土,当年其园囿虽为一时之盛,花木奇石据为己有,但日后又如何呢?他的子孙能长久占有怪石吗?这种发问是振聋发聩的,成为后世富贵者的鉴戒。
此文叙事简单,议论自然,且颇多转折,议论、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是欧阳修记事类散文的传世名篇。
后人评论
唐顺之:“行文委曲幽妙。零零碎碎作文,欧阳公独长。”(宋大家欧阳文忠公文钞卷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雪的古诗词忽如一夜,内容包括跪求写雪的诗句(写出雪的特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请告诉我关于描写雪的唐诗,越多越好,谢了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自古以来写雪的诗句极多,它们是从哪些方面写雪的呢1、忽如一。诗中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
(宋)苏轼 吾今那复梦周公①,尚喜秋来过故宫②。 翠凤旧依山硉兀③,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④,故国诸生咏雨濛⑤。 牛酒不来乌鸟散, 白杨无数暮号风。 【题解】 周公庙在岐山县城北7.5公里。
-
吕文懿修《宋元通鉴续编》,考一事不获,不怿者累昕夕。一日,考得之,谓门人曰:“进我二阶,不若得此可喜。” ○清·梁维枢《玉剑尊闻》卷三 [述要] 吕原编著《宋元通鉴续编》时,由于有一件事没考证清楚,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说长久陪伴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陪伴的古诗词,长情陪伴的古风诗句,表示陪伴的古诗词。留别妻两汉: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
-
济上作①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①济上,山东济水旁。【说明】诗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没有法,我只好做开去。 老实说罢,他所提倡的东西,我是常常反对的。先前,是对于“费厄泼赖”,现在
-
【原题】:景仁欠道斋礼院予与和叔过之值其方饮引去二君以诗见谢三首·{缺}
-
《梅花·梅花二首》咏梅花诗鉴赏 王初应为阳春
-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 作品赏析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①,每蒙天一笑②,复似物皆春③。政比平如水④,皇明断若神⑤。时时用抵
-
【注释】:这是一首控诉贪官恶吏采用绑架手段敲诈勒索平民百姓钱财的故事诗,大约产生在西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