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2)。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5)。或取诸怀抱(6),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7),终期于尽(8)?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9),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0),齐彭殇为妄作(1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与文章并行,当时被称为贴学。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就是由王羲之以其绝妙的行书书写,成为后世极为推崇的著名法贴。
【鉴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李充,支遁等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得三十七首。会后把这些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之做序,“以申其志”。
这篇序文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并抒发了对于生死的无限感慨。全篇触物起兴,情景交触,是东晋散文的名篇。
全篇明显分为写景叙事和抒发情怀两部分,开篇直接道出集会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参加者,毫不拖泥带水。接下来用优美的笔调描写了兰亭周围山环水绕的美景。天高气爽,和风习习,良辰美景之中交杯换盏,吟咏唱和,好一幅春日游乐的图景。然而作者在这欢娱的气氛中却忽然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这种感概与上文相接,更衬出了一种怅惘之情。作者在这里用一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为过渡句,上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下面又自然引出情致的感发,承转之间笔势灵活,不露痕迹。而心情的由悠然自得转为感慨万千又使文章的情调一转。作者即景生情,读者亦不禁随之暗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句“死生亦大矣”写出了多少人共同的感受!
文章最后一段承接上文的感叹写出汇编兰亭集的原因。作者既否定了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观念,同时又看到古今情感的相通之处,期望当时所作的诗篇亦能引起后人的认同,在这里,作者超越了现实的时空,抒发出绵延无尽的情思,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深广的意味。
东晋时期,老庄哲学盛行,文坛上也兴起玄言之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现实生活出发,抒写真实情感,风格清新自然,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一股生气。千百年过去了,那些空谈玄理的诗文已经湮没,而兰享集序却仍为人们所传诵,也可称得上是“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了。
-
【3970】未来已来: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鲍舟波著,中信出版社,25 2万字,2018年8月第1版,79元)△共6章:①未来已来;②洞悉商业
-
这是一首咏杨花的词。同题之作难度极大,以至连大诗人李白都不敢轻易下笔。他曾面对传诵于世的崔颢题黄鹤楼一诗,大加感叹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孔稚珪所写的骈体文。文章一开始表彰真隐士以树立榜样,接着指出假隐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
-
宋词典故·丰年玉,荒年谷 【出典】 《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亮)为丰年玉,稚恭(翼)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南朝梁·刘孝标注:“谓亮有廊庙之器,翼有匡
-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
《古代兵法散文·黄兴文集》原文鉴赏 [原文]在
-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名言: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注释: 所司: 主管的官员。厌: 满足。 句意: 隋炀帝贪得无厌, 穷奢极欲, 有
-
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洛阳(今河南洛阳
-
扁舟厌泊烟波上,轻策闲寻浦屿间。虎蹋青泥稠似印,风吹白浪大于山。且愁江郡何时到,敢望京都几岁还。今日料君朝退后,迎寒新酎暖开颜。[李十一好小酎酒,故云。]
-
薛瑄《游草堂记》 薛瑄 景泰元年九月某日,佥都御史李匡,约予洎大理少卿张固、监察御史罗俊,同为草堂之游。 草堂乃唐杜甫子美避地蜀中时,裴冕为作于浣花溪者,子美诗所谓“万里桥西一草堂”是也。当时之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