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喝茶》散文全文
喝茶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九月三十日
-
作者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
-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
苦茗平生好,逢时此其斟。 绿江无尽意,白首有同心。 山月照逾淡,松风吹使深。 黄鹂知饮惬,枝上送佳音。 此诗收在《变雅堂诗钞》卷三中,诗前有小序云:“江南吴县徐波,字元叹。少年任侠,后工诗。之楚中,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对文化自信得弘扬,内容包括古典诗词彰显了哪些文化自信,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写作意图是什么,中国诗词大会如何践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古典诗词彰显中国文化的 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既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存在状态的思考,也是人类意识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识形态,它包括情感和智慧两种
-
同日 红1军团之红12军正式编成 : 红1军团的红12军,其主力是由原井冈山时期的红4军第31团扩编的第3纵队组成,是红1军团、红1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6月,红4军重占长汀,根据中共中央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3094】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中信出版集团,15万字,2017年1月第1版,38元)△书中涵盖俞敏洪的“创业理念”、“管理哲学”、“投
-
《梦游人谣》 洛尔卡 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绿的风。绿的树枝。 船在海上, 马在山中。 影子裹住她的腰, 她在露台上做梦, 绿的肌肉,绿的头发, 还有银子般沁凉的眼睛。 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
如此温情的春天、如此明净的江水、如此繁多的花树、如此荡漾的星月、如此灿烂的夜色,你该不再疑惑了吧:原来在张若虚之前,也曾有过一个别具妙境的春江花月夜。
-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夕与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