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竹竿》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竹竿》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原文】:

籊籊竹竿(1),以钓于淇(2)。岂不尔思(3)?远莫致之(4)

泉源在左(5),淇水在右。女子有行(6),远兄弟父母(7)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8),佩玉之傩(9)

淇水滺滺(10),桧楫松舟(11)。驾言出游(12),以写我忧(13)

【鉴赏】:

竹竿一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诗序谓其篇旨为“适异国”的“卫女思归也。”此说后世注释家所接受,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它与另一首写卫女“思归宁”的卫地邶风·泉水以及鄘风·载驰同出一人手笔,都是许穆夫人所作,也有说是她的媵妾写的。今人多从此说,袁梅谓本诗写“一个女子备受思夫之苦,思绪万千,如白云流水悠忽远逝”(诗经译注)。金启华认为本诗是写“女子回忆少时在娘家的乐趣(诗经全译)。这些看法虽与毛诗序的看法还有点出入,但基本上是沿用旧说。都肯定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思归的妇女。这些看法不能说不无根据,但总的来说,论据不足,违背诗意,不足徵信。

从探究诗的本意出发,此诗不象一个女子的口吻,倒象一个卫国男子,思念一个远嫁异国的女子,忧思难遣,因赋此诗。

此诗共四章。写一位男子在淇水之滨思念他所喜爱的姑娘,而这位美丽的姑娘已远嫁他乡,引起他心中无限的惆怅。

首章以“籊籊竹竿,以钓于淇”起兴,回忆当年与姑娘钓游淇水之乐。诗经里有关卫地的民间情歌,大都牵涉到淇水。淇水流经卫国都城朝歌的北面,然后西折,再折向南,有如郑国的溱与洧,是当时少男少女欢聚,谈情说爱的风流之地。每当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和风荡漾,淇水泛波,河畔之滨,士女结伴,谈情说爱,交欢结好。钓鱼,在诗经中有特殊的寓意,闻一多先生对此作过精辟的解释:“国风中言鱼,皆两性间互称对方之瘦语。”是“代替‘匹偶’,或‘情侣’的隐语”。而“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据此可知,这位男子可能在淇水之畔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并产生了向对方求爱的念头,而且很可能是单相思,也可能女方对他的爱情还不理解,于是分手了。现在这位男子旧地重游,勾起往日幸福的回忆,用一表否定的反问句传达了对女方的爱慕,一岂一思,思的深沉,爱的热烈,不是不爱不思,而是由于路远莫致。这就把这位男子思慕卫女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他已被思慕卫女之情一直困扰着而无法排遣。

次章点明求卫女不得的原因是由于她嫁他方。首两句“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是兴句。这位痴情男子临淇水而兴叹,不禁黯然伤神。泉源,水名,淇水上游的支流。“泉源,即百泉也,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朱熹诗集传)“水之北为左,南为右。泉源在朝歌北,故曰‘在左’;淇水屈转于朝歌之南,故曰‘在右’。”(陈奂诗毛氏传疏)这两句点明淇水,旨在示意姑娘由此离开卫国,远嫁异国,顺势引出“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两句,明确说明姑娘因出嫁而远离亲人,诗义由隐而显。陈子展先生对这两句有甚为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是以当时的谣谚成语入诗g,给人一种似诉似叹的感觉,言外隐然流露出诗人一片离索之悲绪,一片缱绻之恋情。实际上,这两句似以平淡的语言回忆姑娘的出嫁,并未说明对姑娘的思念,但正是这种不说思念,而殷切思念之情就在其中,耐人寻味。

第三章仍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起兴。这位男主人公看着静静流淌的淇水,又陷入深沉的思念中。他想啊……想啊……回味着美好的过去。此时,他仿佛看见这位美丽的姑娘正从淇水边翩翩而来,她的芳姿倩影是那么娇好,身上的佩环伴随着她轻盈的步态叮当作响,清亮的声音悦耳,她笑起来露出美玉般的牙齿,可能脸上还有一个迷人的酒窝。“巧笑”两句,为我们维妙维肖地勾勒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诗人从鲜白的牙齿,婀娜的腰身,叮当作响的玉佩着笔,仅两句便描写出姑娘惊采艳绝的神韵风姿,实为勾魂摄魄的神来之笔,尤以虚笔出之,堪为奇绝。这里出现的美丽姑娘,乃是诗人心理上的一种幻影。思极神迷,幻想生焉。虽如此,但它仍是昔日少女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

第四章写诗人从幻想中仍回到现实中来,卫女终不可得,愁思索怀,借出游以解忧。前两句写淇水悠悠日夜流,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坐上松木船,划着桧木浆,泛游于淇水之上。这既是回忆当年的游乐生活,与首章淇水垂钓的回忆相呼应。也是眼前愁思心情的反映。这里的淇水犹如一根感情的纽带,把昔日与今日,初恋的欢情与失恋的悲伤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于同一空间位置(淇水)的不同时间(今、昔)和不同情景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始终忠于卫女的深挚感情,感人肺腑,这正是本诗在构思上的一大特点。诗的后两句承前二句,说自己要驾舟出游了,目的在于排遣胸中郁积已久的忧愁。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看来诗人这种浓厚忧思是永难排遣的,借出游解忧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寄托罢了。对爱情的忠贞之情,沛然从肺腑中流出,使人潸然泪下。

猜你喜欢
  • 唐宋八大家·驳复仇议

    驳复仇议驳复仇议 【原文】 臣伏见天后[302]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

  • 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全诗赏析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 黄景仁《感旧四首(其二)》追忆往昔诗篇

    此诗的意脉与前一首遥遥相通。“宿酲”二字,既绾合前首的“醉流霞”与“杯底”,又承接“匆匆觉得扬州梦”一句,有峰断云连之妙。

  • 《青青河畔草》情诗三百首赏析

    青青河畔草 【原诗】:青青河畔草(1),郁郁

  • 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全诗赏析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 《诗经》-《关睢》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

  • 【中学生必背】古诗十九首的诗词名句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古诗十九首》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内容包括初一下册语文古诗填空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题二、理解型默写:1.普希金《,古诗文积累填空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篇目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 令人难忘的古诗词(有哪些让人难忘的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令人难忘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让人难忘的诗词,关于难忘的古诗,令人难忘的八句古诗词,你为哪一句动容。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

  • 李白《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全诗赏析

    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能上秦王殿,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