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记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子瞻迁[182]于齐安[183],庐[184]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185]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186],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187],萧然[188]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189],子瞻杖策[190]载酒,乘渔舟,乱流[191]而南。山中有二三子[192],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193]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194]。意适忘反[195],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196]。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197],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198],皆效[199]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200],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201]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202]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203]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204]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205]。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206]林卉[207],拾涧实[208],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209],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210],无责于外,而姑[211]寓[212]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

[182]迁:贬谪。

[183]齐安:即黄州。

[184]庐:房屋,用作动词,建房。

[185]陂陁(pā 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

[186]浮图精舍:浮图,佛寺;精舍,僧人的住所。

[187]松枥:栎树,通称柞树。

[188]萧然:清静的样子。

[189]伏息:平息,形容此处水流缓慢,风浪不兴。

[190]杖策:拄着拐杖。

[191]乱流:横渡。

[192]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语出论语,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的一种称呼。

[193]幅巾:不着冠,但以幅巾束首。

[194]相劳:相互慰问。

[195]意适忘反:心情舒畅忘了回家。反,同“返”,返回。

[196]获小平:得到了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

[197]陵阜:高山。

[198]向背:向阳,背阴。

[199]效:呈现。

[200]百围千尺: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千尺,是指树的高度。极言数目高大。

[201]睥睨:原意为斜视、轻视。此处引申为无可奈何地观瞧。

[202]斥:排斥,驱逐。意思是把这棵树从它占据之地赶了出去。

[203]营:营建。

[204]褰(qiān)裳:提起衣服。

[205]移日:逾日,过了一天。

[206]撷(xié):摘取。

[207]林卉:山林中的花草。卉,草的总称。

[208]实:果实。

[209]要之一饱:重要的是以求吃个饱。

[210]无愧于中:内心无愧。

[211]姑:姑且,暂且。

[212]寓:寄托。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屋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山里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广、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十分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若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水在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解析】

本文题中的武昌,并非今湖北武汉武昌区,而是指湖北鄂城。九曲亭在鄂城西的九曲岭上,为三国时孙权所建,宋时仅存遗址,苏轼贬谪此地时又重加修建。苏辙为此亭写了这篇文章。

本文构思很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又突出了苏轼的思想性格。文章先从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写起,指出苏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在武昌西山风景好,人也好。然后引出九曲亭址所在,这是游西山者“至此必息”的一处胜境,但长久无人治理,冷落荒废,古木盘踞,重建困难,使苏轼有心无力。然而天助人愿,一场风雨创造了重建的条件,九曲亭重新建成。这含蓄地赞美建亭此举,兴废利众,符合天意。最后具体议论苏轼所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从而赞扬他的品德风度,光明磊落,超然洒脱。

这篇文章仿佛一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画,令读者有悠然超世之感。细读之下,有如知心好友促膝畅聊欢乐往事。整篇文章调子轻松流利,作者勉慰兄长的深意无处不见。

猜你喜欢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言。|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而坐,曰:“子非吾友也。”

    名言: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而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轩冕: 显贵者。置、冕, 卿大夫所有的车辆和服装。宁: 管宁, 东汉时人。如故: 指象原来一样认真读书。歆: 华

  • 尼 采《持镜的孩子》原文

    持镜的孩子 ◆ 尼 采 “真的,我十分了解这梦境之意义与警告:我的学说遭遇着危险;莠想自称为苗。 “我的仇敌渐渐强盛起来。他

  • 苏轼《石鼻城》全诗鉴赏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 《咏笼莺赏析》

    性德看到黄莺虽然处于金丝笼中,有水和上好的食物,却始终不快乐,不再歌唱,由此联想到自己。身处相国府,要谨遵父母之命,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有了锦衣玉食有了舒适的生活还是不快乐

  • 《鹊桥仙·七夕赏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

  • 《春雁赏析》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

  • 范仲淹《驯鸥咏》全诗鉴赏

    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鴥彼沙上鸥,皎皎霜雪明。月宿沧洲静,日浴沧浪清。何以狎溪人,溪人澹无营。循循自饮啄,往往相逢迎。徘徊两无猜,何慕复何惊。客有怀依依,云水言将归。逐尔群鸥

  • 古诗词篆刻印章(篆刻印章作品欣赏怎么欣赏)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篆刻印章,内容包括书法篆刻印章,描写印章的诗句,篆刻印章作品欣赏去哪。印章的艺术美: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

  • 繁钦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彫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 这是一首咏蕙草的咏物诗。蕙草,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