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留侯论》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李觏·命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宜失而失,斯谓
-
《欲正天下之人心,须慎天下之师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欲正天下之人心,须慎天下之师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
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斗鸡回玉勒,融麝暖金釭。玳瑁明书阁,琉璃冰酒缸。画楼多有主,鸾凤各双双。
-
亦知世是休明世,自想身非富贵身。但恐人间为长物,不如林下作遗民。游依二室成三友,住近双林当四邻。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香山闲宿一千夜,梓泽连游十六春。是客相逢皆故旧,无僧每见不殷勤。药停有喜
-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迳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迳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出处】唐杜甫《 前出塞九首 》 【意思】在大雪弥漫 的严冬,战士们驱赶着战马,在高山峡谷间艰难地行进。寒岩林立,狭 窄的山路异常艰危。战士手
-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喜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
-
唐·王维2近腊月下3,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4。足下方温经5,猥 不敢相烦6。辄便往山
-
《词林正韵》 错衷由。落窗枫色,谁解何奈还休。 且共白首负相离,终了阑珊好梦,斯人眼眉乞惆。 三分恻寒商信,想乱依依,零雨听秋。 烛烬摇流。照红衣、心生几多宵话, 泪波停笔,却难情字,堪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