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孙丽丽《青苔》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孙丽丽《青苔》散文鉴赏

记忆里,一条小河环绕我家,家在绿树掩映中像一个小小的岛,通往小河边有七八个台阶,台阶下暗生着绵密的青苔,青苔的绿极清爽,状如短短的毛发。一场雨后,真是“雨滋苔藓侵阶绿”,青苔带给人一片醉人的清凉。

对于青苔,是那么地熟悉。雨季,院前院后的屋角,大树下,常常会生出一丛丛的青苔,暗绿色,摸上去滑腻腻的。冰心曾在寂寞中写道:“他便脱鞋和袜子,轻轻的走入水里,一面笑道:凉快极了,只是底下有青苔,滑得很。”这不起眼的青苔从来引不起人的注意,那时人们喜欢朽木上的木耳,因为木耳可以做菜,青苔真的没有什么用处。

那时的老院子,老墙已有些腐朽,粉刷在墙上的石灰,已渐渐开始剥落。院内长青苔的地方大多阴暗又潮湿,只有少许的光射进去。小小的我在想,植物一般都在阳光下才能生长,而青苔却生长在阴凉处,这是为什么?有一天,我把巴掌大的青苔移植到阳光下,仔细观察它的变化,没想到青苔在阳光下慢慢地枯萎了。原来青苔只生长在潮湿又少光的地方。

我也曾拔过青苔,它的根部裹满了湿润的泥土。喜欢安妮的文字,那种深深的寂寞就如同青苔般,时而安静的如同没有生命没有呼吸一般,时而又如同血液一样,在它的伤口涌出,不断蔓延后再戛然而止,凝固成一块一块的静物。

我想我是一位像青苔一样的女子,喜欢安静,喜欢穿暗色的衣服,躲在没有阳光的房间里,写一些潮湿安静的文字,脸色苍白,眼神忧郁。收起曾经光鲜的外表,朝着自己该去的方向漫漫潜行。

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幽怨深邃的故事,我不知道。梅雨季节,匆匆走过一条小巷,石板缝里生着绿苔,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眉如远山,眼神清凉,是那样遗世独立,清高不俗,那婉转的背影,寂静、阴郁、幽微、悲凉。

感受到青苔的美,是历经些世事,心境渐渐旷远时。青春时的我,也是喜欢张扬,喜欢繁华,喜欢春风浩荡。有段时间,我心情特别地浮躁,我想像有一天隐居在乡间老院子里,让心像青苔一样幽暗沉静,现在老院子里一定长满了青苔,因为久久没有人居住了。

青苔似乎代表着一个遥远的梦境,一个未曾到达的地方……

后来读唐朝王维的鹿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渐渐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厌倦了嘈杂纷扰的官场,对于静谧幽深的山林充满了神往。独自坐在山中密林深处,是很难见到人的踪影,只有无边的寂静在绵延,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谈话声那样突兀将这寂静打破,然而,一阵喧响之后,山林中的寂静越发深沉。夕阳西下,这时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仿佛是一幅油画。

青苔的春天与咀嚼着宫怨之苦的班婕妤联系在了一起,陆机在婕妤怨〉里首先写到了青苔,“婕好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唯团扇。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班婕妤本是好色皇帝汉成帝的妃嫔,她面貌端丽,才华出众,聪颖博辩,刚入宫时受到皇帝宠幸,但随着赵飞燕的受宠,班婕妤命运的冬天也来了,“春苔暗阶除”是对班婕妤不幸的命运和暗淡的人生寄予深婉的同情。

青苔,青苔,念着念着一股涼意似乎从远古走来,一片幽深,一片暗绿,每次走过寺庙,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心是那样宁静,一种淡泊的宁静,木鱼声声,世事远了。

我在山上林中见过青苔,轻轻从它身上踩过,松软的表层下有腐叶有落花,踩着柔软而湿润的青苔之上,我知道,我是踩悠悠岁月之上。在我们的生命里不只一次看到,那些阴暗潮湿的角落里长满的青苔,?它们是墨绿色的,看似脆弱,不起眼,但却如此顽强。

世界给予青苔的,是卑微的空间,是湿润的岁月,它低低为大自然抒写着绿色的诗行,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的生长。暴风雨来了,杨树颤抖地落下枝叶,紫藤匍匐在地,月季似乎伤了元气……只有青苔,依然在滋润地生长,意境幽远,像一片微观的草原,有着曾经沧海的淡定,自由自在地蔓延着自己的生命。

青苔看似柔弱的躯体里,却隐藏着不一般的生存智慧,只是,人们常常漠视它的存在,当青苔郁郁葱葱时,人们铲除它,但不久,又冒出一层绿。在干旱的日子,好多草都枯萎了,青苔也变得面目焦黄,似乎垂死过去,可是,只要有一点雨水,它又绿了,像一块怡人的绿毯。青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壤,有尘埃的地方,就有它的家,就连背着降落伞的蒲公英,也自叹弗如。

有什么花草能生存在岩石上,但是青苔能够,青苔在岩石上坚韧地生长着,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茵茵绿洲。青苔似乎永远那么旺盛,那么充实。青苔不会开花,甚至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甚至一颗小小的果,它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自己并未轻视自己,默默的执着的生存着。当你在人生之路上,遭遇挫折时,多想想青苔,多想想,那岩石上蓬勃的绿色。

青苔,是大地的发肤。

猜你喜欢
  • 《点绛唇·春愁赏析》

    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

  • 《先秦散文·国语·胥臣论教诲之力》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胥臣论教诲之力》原文鉴赏

  • 唐宋八大家·梓人传

    梓人传梓人传 【原文】 裴封叔[86]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87],家不居砻斫[88]之器。

  • 《田园黄昏》鉴赏

    作者: 莫渝

  • 《沁园春·郑燮》原文与赏析

    郑燮恨花亦无知, 月亦无聊, 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 佐我杯羹

  • 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鉴赏、赏析和解读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掩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无论是探讨李商隐的创作思想还是研究中华民族史,这首诗都具有极为珍

  •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一)赏析: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横江词六首》(其一) 【作者】:李白【年代】:唐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赏析】: 李白早期创作的诗歌就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

  • 贾平凹《走三边》经典散文赏析

    走三边往陕北远行,三千里路,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旅途是辛苦的。过了金锁关,山便显得愈小,羊便见得更多,风头一日比似一日强硬,一日比

  • 5月27日 闽西坑口事变发生

    5月27日 闽西坑口事变发生 : 闽西苏区“肃反”运动中,发生了一部分红军指战员被迫进行反抗的事件。当时,杭武县第三区(现属上杭县溪口乡、太拨乡)在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中,区委书记何登南、县直属第三

  • 韩偓《偶见》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韩偓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这首诗亦题作《秋千》。诗中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娇痴如见的少女形象。 前两句写少女荡罢秋千的情形。一个“困”字,活画出荡罢了秋千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