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沁园春·郑燮》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沁园春·郑燮》原文与赏析

郑燮

花亦无知, 月亦无聊, 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 佐我杯羹。焚砚烧书, 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 年年破巷;疏窗细雨, 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 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 取乌丝百幅, 细写凄清。

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他是一个多能文艺家,书法、绘画、诗歌、词曲均能自成一家,散文也颇有成就。而尤以书画享盛名于世,为“扬州八怪”之翘楚。

板桥虽生活于清初康乾盛世,但在四十岁以前却极为贫困潦倒,先漫游南北,后落拓扬州,靠卖画度日。他曾自叙其当时潦倒之状:“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贫困,托名风雅,免谒当途,乞求官舍。”后来在经济上得到了朋友的接济、帮助,他发愤读书,终于考取了进士,当了十二年知县官。在地方上,每到一处他都十分关心民生的疾苦,尽力为人民做些好事。最后,由于他在灾荒之年向上级请求开仓赈济贫民,触忤大吏而被罢官, 于是依然回到扬州去卖画,直至去世。

沁园春便是郑板桥中年落拓扬州卖画时抒写功名不遂怨愤之情的一首杰作。

词的上片,抒写作者恨到极点时的一种反常心理。花月本是令人赏心悦目之景,消愁解闷之物,酒也可使人沉醉忘忧。然而,词人由于生活无着落,功名无希望,报国无途路,心中怨恨之情达到顶点,于是便感到“花亦无知”,花不能理解作者心情,“月亦无聊”,赏月也无法遣愁释恨,“酒亦无灵”,举杯浇愁愁更愁。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心情下,他无端地迁怒于夭桃鹦鹉、书砚琴画。他要砍断艳丽怒放的桃花,破坏那融融春景;他要将鹦鹉煮熟,作为下酒菜肴;他要把书砚焚毁,把古琴搥碎,把画儿撕裂,恨不得毁尽天下的文章抹尽天下的虚名,因为在郑板桥看来,这文章和虚名太误人了。郑板桥所处的时代,“对于知识分子,又是麻醉与镇压相结合,在多次的‘博学鸿词科’的招牌下面,施行着史无前例的文字狱并进入到高潮的时代”(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科举制度实际上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笼络和欺骗。郑板桥满腹锦绣文章,诗名传遍天下,又有何用?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十岁时还是一名秀才,雍正十三年(1735)四十三岁时还是一名举人,乾隆元年(1736)四十四岁时始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五十岁时始当上七品芝麻官范县县令。这样一位超凡出众的绝世奇才,官运竟如此蹭蹬,难怪他要发出斫桃煮鹦、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文抹名的愤世嫉俗之语,甚至在后来的“画幅间常用一印曰: ‘七品官耳’,又一印曰: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查礼铜鼓书堂遗稿),以揶揄世情, 发泄幽愤。词的上片以“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为结语,运用了唐代著名传奇李娃传的典故,嬉笑自嘲,继续揶揄世情,抒写幽愤。李娃传写常州刺史荥阳公之公子郑生,遵父命进京应试,跟长安名妓李娃相爱, 同居一年后由于资财荡尽被鸨母逐出妓院,流落为给死人唱挽歌者,后又遭其父荥阳公毒打,死而复生,沦为乞丐,李娃闻其啼饥号寒之声, 良心发现,旧情复萌,抱拥郑生人宅,并决然离开鸨母,精心护理,督促其刻苦攻读,最后郑生终于考中进士,与李娃结成眷属。郑板桥在此运用这一典故,说的是俏皮话,意谓我郑某人就是这位荥阳郑生的后代,我也将象这位祖先那样蔑视功名利禄,去干那种风流韵事,即使因为男女风情而沦落到乞丐的地步,也决不后悔。当然郑燮并没有真的去于这种事,但“嬉笑之怒,甚于裂眦”,这样写也就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他的愤世嫉俗之情。

下片具体描写诗人潦倒困苦之状,进一步抒发功名不遂的怨愤之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这两句意思是说,看来贫寒的骨相是我命中注定的,将永远改变不了了,人们都会讥笑我头戴破草帽、身穿青领秀才衣、瘦骨嶙峋的那种模样。接着,“看”作为领字,贯注“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数句,具体写出诗人家境的贫困、门庭的冷落、孤灯夜读的刻苦和无人理解的苦闷。据板桥自叙,说他“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 自负太过,漫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 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又在刘柳村册子(残本)中说:“板桥貌寝,既不见重于时,又为忌者所阻,不得入试。愈愤怒,愈迫窘,愈敛厉,愈微细……”正因为诗人有以上种种遭遇,所以在词中他指天骂地,将心中郁结的怒火凝成一个有力的反诘句:“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这掷地具有金石响的声音,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象锋利的投枪一样刺中了炎凉世态的核心。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这个结句表现了郑板桥骾直孤介的脾性。郑方坤郑燮小传中说:“家固贫,落拓不羁。壮岁客燕市,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羽林诸子弟游。日放言高谈,藏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颠狂甚”本是贬词,诗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表示要用百幅乌丝格纸来详细抒写自己的凄清情怀,也就是表示自己要坚持“颠狂”到老。这就是郑板桥之所以能成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重要原因,也就是郑板桥人格闪光之所在。

文如其人。这首词言词激烈,反语如刺,快语如刀,妙语如珠,想象奇特,风格明快,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在当时已经不胫而走,家弦户诵。据刘柳村册子(残本)载:“南通州李瞻云,吾年家子也。曾于成都摩诃池上听人诵予恨字词,至‘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皆有赍咨涕洟之意。后询其人,盖已家弦户诵有年。”从而可见它声誉之高,影响之大。

猜你喜欢
  • 唐宋词之《李清照《渔家傲》》原文、鉴赏和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①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② 。仿佛梦魂归帝所 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④ 。九万里风鹏正举 ⑤ 。风休

  • 古诗词75首节日诗有哪些(古诗75首大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75首节日诗有哪些,内容包括小学必背古诗75首关于节日的诗,古诗75首大全,古诗75首。1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2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 白居易《吾土》全诗赏析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不用将金买庄宅,城东无主是春光。 作品赏析【注释】: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七律《吾土》约作于大和

  • 欧阳修《送智蟾上人游天台》全诗鉴赏

    昔年在伊洛,林壑每相从。对扫竹下榻,坐思湖上峰。自言伊洛波,每起沧洲忆。今兹道行游,千里东南国。都门汴河上,柳色入青烟。流水向淮浦,归人随越船。东南方林巘,万壑新流满。小桂绿应芳,江春行已晚。蔼蔼赤城

  • 古诗文《苏武传》原文|注释|赏析

    《苏武传》是一篇流传于古代的叙事诗,描绘了汉代苏武的忠诚和坚韧。以下是《苏武传》的原文、注释和赏析。

    原 文:

    明年春,淮阴侯来,

    告将军,苏武去疏勇人。

    詔曰:“将军可,封苏武以光高门。”

    朝「为悼」,夜「为魄」。

    春风不入北窗户,

    愿为刀俎立。洞庭水,漂桡无返舠;蓬莱山,暂让草离披。

  • 《伤寒杂病论》序 赏析和解读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 ①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 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 企踵权豪,孜孜汲

  • 《古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鉴赏

    古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

  • 求自试表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曹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早年曾立志“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星石之功”。然而自曹丕掌权后,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不仅化为泡影,反而倍受压抑和迫害,如“圈牢之养狗”,所以他才“常自愤怒,抱利器

  • 《予顷时有一联云太饱伤清气微寒最好诗葛天民赏析》

    【原题】:予顷时有一联云太饱伤清气微寒最好诗葛天民极爱之偶再续成

  • 杜牧《秋夕》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秋夕 》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①银烛:白蜡烛。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②天阶:一作天街。坐看:有的选本作 卧看。 【翻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