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郝占奎《九龙石柏》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郝占奎《九龙石柏》散文鉴赏

柏生山石石生柏,根入石山山作根;

山石柏根同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

这是一首古诗,描绘的是汉代九龙石柏。诗歌形象、生动、悲壮,充满了观感、想象与祈愿。

两千多年来,汉柏抱石参天,生长在缺土少水的岩石之上,根系发达裸露,躯干虬曲傲立,枝叶繁茂纵横。树石一体,相依相望。仙风道骨,雄立扁鹊庙前,彰显着古老,充满着神奇,演绎着世事的变迁,昭示着生命的真谛。

扁鹊庙又叫扁鹊祠,地处太行山脚下的内丘古县,占地15万平方米,是祭祀、谒拜华夏医祖扁鹊的古代建筑,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扁鹊庙群。庙区除扁鹊庙之外,文王百子殿、三霄殿、玉皇殿、老君殿、三清殿、财神殿以及碑楼等等,塔庙皆被毁坏过,就连主体建筑扁鹊庙也曾大规模修葺过。惟独庙区内外的九棵汉代古柏,像活化石,更像沧桑老人,与扁鹊庙隔水相映,成为扁鹊庙的迎客古柏,见证着时代的兴亡更替和历史变迁,见证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邢襄乃古老而神奇之地,有3500年建城史,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素有“邢国故地、襄国故都”之誉,是中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但境内现存的古树却屈指可数,唐代的有前南峪的栗树王,汉代的恐怕就只有内丘的九龙石柏了。

人是行走的树,树是站立的人,古柏乃扁鹊师徒的化身。据说,扁鹊有十大弟子,各个医术精湛,身怀绝技,在师傅遇害后继续行医治病,广受朝野称道。他们去世后,相继被埋在扁鹊庙对面的石山上,与师傅作伴,每人墓前栽下一棵柏树。久而久之,傲骨铮铮的柏树葱茏茂密,各抱地势,饮风啜露,与山石融为一体,迎日月升落,送冬春去归。

与九龙石柏相呼应的还有三棵同期栽种的汉代神柏,其中两棵分别叫作鸟柏、龙柏,生长在庙区之内;另一棵叫作凤柏,悄然伫立在不远处的东南山头之上。

走进庙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闻名遐迩的鸟柏。相传,这棵神奇柏树的木纹呈众鸟嬉戏状,每至黎明,百鸟皆活,尽情鸣啭,悦耳动听,闻此妙音,百病可除。

美好的事物总是多舛。一伙盗贼觊觎神鸟已久,绞尽脑汁想窃为己有。经过精心策划后,便在一个初冬季节,以收购农作物秫秸为名,将鸟柏树干高高围起,遮人耳目,拋开树干,盗走了仙居神鸟的树心板。

罹遭劫难,鸟柏哑音,躯干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向世人呈现着世事的沧桑。

翌年春天,一只神鸟从江南衔来一棵桑籽,嵌在柏树主干分杈处,栖息啼鸣三日后,悄然离去。

不久,树杈处长出一棵小桑树,历经岁月,成为一道“树中树、柏中桑”的奇观,留下一个“鸟柏含蚕桑”的凄迷故事。

再往里走不远,三霄殿东后侧,矗立着一棵数抱之围的龙爪柏,大小枝干皆弯曲如龙爪。

鸟柏、龙柏居庙区,而凤柏却孤零零地站立在庙区外不远处的山头上。凤柏冠如凤,后人同情她的孤单处境,称其为佚妹柏。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思想至上,致使男女不可同葬一地,女子不可登大雅之堂。据说,扁鹊弟子均在扁鹊庙塑有弟子像,唯有女弟子佚妹,离世后被人孤葬在东南方的山头,化作古柏,默默为师傅和师兄、师弟祝福,始终未列其位。让人听来心生遗憾。

扁鹊姓秦名越人,乃华夏神医鼻祖,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最著名的一位神医,也是我国名医的代称。他精通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诸科医术,开创总结了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著有难经等医书。春秋战国时期,扁鹊行医的足迹踏遍当时的秦、齐、燕、赵、魏、晋等各诸侯国,是一位为民行医祛病的神医。他治愈晋国大夫赵简子五日不省的昏厥症后,得赐中丘蓬山(今内丘扁鹊庙附近)四万亩田地,定居蓬山,行医、采药,医术益精,声名日隆。

扁鹊不但医术高明,对社会、人性也颇有研究。

据说,有一次扁鹊去见魏王。

魏王问:“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

扁鹊据实回答:“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王一惊,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个人却默默无闻呢?”

扁鹊解释道:“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贵在防患于未然,病还没有显出征兆就被根除掉了,所以人们都不知道,也就不记在心上。我二哥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所以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就会致命。我只能在人已经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所以尽管我的技术最差,但名声却传遍了天下。行医治病,防患于未然最高,但天下无名;病初起而手到病除次之,但被人认为是治小病,只能名传乡里;病人垂死时才挽救,虽保住了生命,但却大伤了元气,还会留有后遗症,但我却能名传天下。”

扁鹊与魏王的对话,看似在论医术,实则是由医术论社会、人生,由人生道理映射医术。

扁鹊医人也高寿。九十多岁高龄时,他依然带着两个弟子到秦国行医,受到秦王的重用。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鹊,使人刺杀之”。

蓬山百姓得到扁鹊被杀的消息后,十分悲痛,派人从秦国偷回扁鹊的头颅,隆重埋葬在蓬山脚下,并立碑建扁鹊祠进行纪念。当地的焦子村和朗家庄合村改名为“神头村”,一直沿袭至今,成为历史佳话。

不能不提的是,龙于中华民族,有着特殊的渊源和情感。“九”是最大的数字,代表着最多、最大、最久远;“龙”乃万兽之尊,既是中华精神和文化图腾,也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象征,更是代表着九五至尊,至高无上。能够把“九”与“龙”相提并论,绝非一般。据我了解,湖北省的黄冈地区有个“九龙岗”,是天然的九龙聚首风水宝地,也是像董必武、李先念等一大批赫赫有名、叱咤风云大人物的故乡。除此之外,就是塞北坝上丰宁县的“九龙松”,太行东麓内丘县的“九龙石柏”。一松、一柏,皆立燕赵,各呈神奇,古松九枝虬曲、华盖巨大,古柏九躯参天、各抱地势。俗话说,千年的松,万年的柏。称奇的是,汉代的“九龙柏”果然比宋代的“九龙松”年长了上千年。

山因树尊,树因庙古,庙因人名,人因史芳。山、树、庙、人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和谐相处,静静地伫立在历史岁月里,丰富着各自的阅历,阐释着世事的哲理,演绎着生命的真谛。可喜的是,古松柏再逢盛世,又临文化繁荣时代。

猜你喜欢
  • 刘晓梅《香豆饼,香豆香》

    忙活了一早晨,终于第一次完成杰作——香豆面饼子。香豆是一种豆类蔬菜,但不吃豆子,只吃枝叶。菜地边埂洼里随便撒一把种子,只要有水,发

  • 《过万里桥辛已人仲二十五日送别先君於此挽仰赏析》

    【原题】:过万里桥辛已人仲二十五日送别先君於此挽仰四年不胜感怆

  • 苏轼《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令国华也圣俞》全诗鉴赏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弥猴骑土牛。愿君恰似高常侍,暂为小邑仍刺史。不愿君为孟浩然,却遭明主放还山。宦游逢此

  • 《先秦散文·战国策·苏秦止孟尝君入秦(齐策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苏秦止孟尝君入秦(齐策三)》原文鉴赏

  • 曹伯启《子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曹伯启的《子规》是一首悲婉动人的诗歌作品。全诗由七个四言句子构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和诗人的离愁别绪。诗中的句子简洁明了,字字贴切,让人读后产生深深的共鸣。这首诗通过对世界的描写,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让人们不禁陷入对诗人心境的思考。

  • 树叶飘落的古诗词(树叶飘落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树叶飘落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树叶飘落的诗句,求一些描写叶子无奈飘落的句子,诗句也可以.,看到树叶飘落,我会想起什么诗句。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3)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原文|鉴赏|解读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谨按 ② :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③ ,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 ④ 。专务诈诞,欺罔天听 ⑤ ,骤得美官 ⑥ ,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 ⑦

  • 唐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2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 【释】 1.华清宫:唐行宫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

  • 杜甫《白帝》

    杜甫《白帝》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是杜甫写江峡雨景非常出色的一首

  • 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满庭芳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