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大道惟恍惟惚》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大道惟恍惟惚翻译与解读
孔德之容01,唯道是从0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03。惚兮恍兮,其中有象04。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05。其精甚真,其中有信06。自古及今07,其名不去,以阅众甫01。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02?以此03。
今 译
大德之人的行为,皆遵循大道的规律。大道有物质的属性,恍惚虚无。惚恍玄虚之中,其中有象。恍恍惚惚之中,其中有物。渺茫之中,有精微之物。精微之物是真实存在的,是能验证的。自古至今,大道之名未曾消失,因而才能认识万物的本始。我是怎样知道万物产生本始的呢?就是根据大道变化的规律。
评 议
本章与十四章为姊妹篇,是描述大道玄虚而若有若无的景象。老子所说的宇宙本体之道,比较玄虚,十分令人费解。仔细分析,还是能够看到本章所要阐明的几个问题。
本章开头两句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似乎与整章描述大道恍恍惚惚的形象,结合得不紧密,处于游离的状态。为何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老子和孔子一样,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宣传自己的学说。尤其是老子,他在宣讲别的问题时,经常也要讲一两句有关大道的套话。或在讲大道形象时,也会讲一两句他的别的主张。我们知道,老子是竭力劝导世人要“向善立德”,并劝导治国人君要为民立“玄德”、“重积德”。所以本章开头两句,他就刻意宣扬大德之人的行为。这也正是本章开头有“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两句的由来。我们明白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怀疑开头两句,是由于错简所造成的了。其他章中有类似的情况,也应当如是观之。
注释
01孔:河上公曰:“孔,大也。”林希逸曰:“孔,盛也。”王弼曰:“孔,空也。”非是。孔德,指大德之人。高亨说:容借为“搈”,动也。(老子注译)广雅· 释诂曰:“搈,动也。”02从:自也。以上两句:谓大德之人的仪态,皆出自大道。按暗寓人的作为,必须遵循大道的变化规律,否则就会失败。03物:道中含有物质性的元气。恍惚:吴澄曰:“而似无似有,不可得而见,故曰‘恍惚’。”两句:谓道作为元气之物,似有似无。04象:形象。吴澄曰:“物者,物生以后之形。象者,物生以前之气。德虽恍惚惚恍不可见,然形之可见者成物,气之可见者成象,皆德中之所有。”其:指道。按:德,指道的内涵所在。05窈:傅奕本作“幽”。高亨说:“窈、幽,古字通用。幽冥,不可见的形容词,犹渺渺茫茫。”(老子注译)吴澄曰:“窈冥,则昏昏昧昧,全不见矣,此道无也。”精:极小之物。庄子· 秋水篇曰:“夫精,小之微也。”吴澄曰:“‘其’字指道而言,精谓德也。有物有象者,德之容皆其粗也。”两句:谓道虽玄虚渺茫,但它是极其微小之物。06真:真实。信:信验。两句:谓道虽为似有似无之微小之物,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变化是能验证的。07自古及今:河上公本、王弼本作“自古及今”。河上公曰:“自,从也。从古至今,道常在不去。”高亨说:“王弼本作‘自古及今’,误。傅奕本、帛书甲乙本均作‘自今及古’,今据改。这是说:道的名,是用今天的名,称古时的道。是自今及古,不是自古及今。且古、去、甫押韵。”(老子注译)陈鼓应先生老子注译及评介从其说。按河上公本、王弼本作“自古及今”,此乃为老子本义。帛书甲乙本作“自今及古”为传抄之误。此章与十四章为老子论“道”的姊妹篇,可以相互印证。十四章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此几句,即含有“自古及今”之意。各本作“自今及古”,皆误。老子之文,本不全押韵,为押韵改之,误甚。01以阅众甫:陈鼓应先生说:“以观察万物的起始。”(同上)阅,林希逸曰:“阅,历阅也。”王弼曰:“众甫,物之始也。”甫,始也。按林希逸曰:“众甫,众美也。”非是。以上三句:意谓从古至今,道的名字就未尝消失,道产生了天地万物。02然:帛书甲乙本、傅奕本皆作“然”,是。王弼本作“状”,误。03以:用。此:指道。河上公曰:“此,今也。”非是。以上两句:意谓我怎样知道道产生天地万物的呢?就根据道变化的规律:其一,老子认为,宇宙本体之道在产生天地万物之前就以恍恍惚惚的元气形态存在。其二,虽然道为恍恍惚惚的元气,它却“有象”、“有物”、“有精”、“有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其三,宇宙本体之道,自古至今,并未尝消失过,是产生天地万物的始祖。其四,道产生天地万物,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大道的变化规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其五,世上的大德之人,也只能顺从大道的变化而施展作为,不能违背大道变化的自然规律而妄为。老子所谓“玄之又玄”的大道,就给人们留下这样神秘的印象。-
雪压宫墙锁禁城,沉沉楼殿景尤清。玉堂影乱灯交晃,银阙光寒夜自明。尘暗图书愁独直,人闲铃索久无声。銮坡地峻谁能到,莫惜宫壶酒屡倾。
-
蠢尔氐羌国,天诛亦久稽。既能知面内,不复议征西。斥堠销烽火,边城息鼓鼙。输忠修贡职,弃过为黔黎。雪满流沙静,云沉太白低。巍巍二圣治,盛德古难齐。
-
典源出处 汉 刘向 《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
-
路夜只求有一粒磷火能伴我夜涉大漠谁知闪现一盏风灯高擎在寒夜中我要拥暖你的僵冻你却催我快快赶路唯你在身边燃烧给荒径一片温红我一步一步
-
孰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肯来傅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
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 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领字在句中起着领起 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不能不引起学词者的注意。领字句也 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
-
加查,藏文意思是“汉盐”。相传公元641年,美丽的文成公主进藏路过这里,被壮阔的高原美景所吸引,迎风翩翩起舞,遗落了随身携带的盐巴,
-
《汉魏六朝散文·范缜·神灭论》原文鉴赏 或问
-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只従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
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湖中桔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鬓丝只好封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