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郑灵公之死》原文赏析与注解
郑灵公之死
(宣公四年)
【题解】
宫中无小事,事事起纷争。在那个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郑国的这场内乱就属于此类情况。
【原文】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53],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54]。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注释】
[53]解:宰杀,分解。
[54]弗与:不给他吃。
【译文】
楚国人向郑灵公进献了一只鼋。公子宋和子家准备面见郑灵公,这时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起来,就把手指出示给子家看,说:“以前我手指这样动的时候,一定可以吃到珍奇美味。”进入殿内,看见厨师正在宰杀鼋,公子宋和子家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笑什么,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郑灵公。等到大夫们享用鼋羹时,郑灵公也把公子宋召来但并没有给他吃鼋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地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知道此事后便谋划先下手。子家说:“牲畜老了,还担心被杀,更何况是国君?”公子宋就此反过来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跟随公子宋。夏季,杀死了郑灵公。
【原文】
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55]。君子曰:“仁而不武[56],无能达也[57]。”凡弑君,称君[58],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注释】
[55]权不足:解经独书子家的缘故。
[56]仁而不武:起初回答子公的话是仁,不讨子家是不武。
[57]无能达:做不成什么事。
[58]称君:仅称君之名。
【译文】
春秋写道:“郑国的公子归生杀害了君主姬夷。”意思是公子归生的权力比不上公子宋。君子说:“公子归生不想杀君主是仁,但不能讨伐公子宋是不武,所以他不能达到仁道”。春秋的体例,凡说弑君,只称君的名字,是指君主无道。称臣的名字,是说臣有罪恶
【评析】
郑灵公因公子宋的口腹之欲而和公子宋开了个玩笑。公子宋心生怨恨,染指鼎羹。气不过的郑灵公更是扬言要杀了公子宋。由此一来,公子宋哪肯坐以待毙,于是和子家谋划,杀害了郑灵公。这场宫廷之乱只是源于一些无从谈起的小事。但最终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郑灵公确实不适于开这个玩笑。首先,郑灵公是一位年轻的国君,继位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他和朝廷大臣不可能有深交。在这种情况下和公子宋开玩笑,确实是过于轻率。其次,公子宋染指鼎羹是无礼之行,但如果郑灵公胸怀宽广,不滥用权力,也就不会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见,小事不小。从小事中我们可以洞悉古圣人的治国之道。“去人欲,存天理”,“克己复礼”实在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呀!虽口腹之欲,纵容它,也会成为日后杀身的隐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内容包括古诗文选择题及答案看清楚选择题以及选择题的答案,古诗词选择题60道最好要高中的,必须有答案,求古诗选择题20道,要有答案,急急急。1.《史记》是一部__________。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 2.郭沫若曾创作话剧《__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出处】唐李商隐《 蝉 》。 【意思】本来居高是难以饱腹的,虽然哀鸣不已,仍是徒劳无益,得不到任何同情。作者是咏蝉也是自况。 清施补华 《岘傭说诗》 七: 《三百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酒泉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酒泉的古诗词,有关酒泉的诗句,描写“酒泉”的诗句。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谒酒泉 嫖姚手执帝王封,大败单于此庆功。 赐酒当年惟少我,今来痛饮一瓢风。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
-
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锺下钓台。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
-
将为胠箧 ① 、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 ② ,则必摄缄滕 ③ ,固扃 ④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⑤ ,唯恐缄滕扃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 ,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⑦
-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
-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
-
别侣孤鹤怨,冲天威凤归。容光一以间,梦想是耶非。芳讯远弥重,知音老更希不如湖上雁,北向整毛衣。
-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
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纤纤翠蔓诗催发,皎皎霜葩发斗新。只有来禽青李帖,他年留与学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