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翻译与解读
致虚极01,守静笃0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03。夫物芸芸,各归其根04。归根曰静,静曰复命05。复命曰常06。
知常曰明07。不知常,妄作,凶08。知常容09,容乃公10,公乃全11,全乃天12,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3。
今 译
内心虚极、守静。万物并生,我在静观其循环往复的规律。芸芸众生,各有本性。回复本性叫静。静叫复命。复命叫能知常理。知常理叫明。不知常理,妄为,则惨遭凶殃。
知常理,则能宽容;能宽容,则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则能周全;周全不偏,则合乎自然。合乎自然,则能得道。得道者,方能永久,终其身而不危殆。
评 议
此章是讲道德修养的人生哲学。开头“致虚极,守静笃”两句,正是老子五十七章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之意。主要是对治国理政之人君而言。普通百姓,修身养性,亦当如此。老子劝导世人,要复归善良的本性,要遵循事物演变的自然规律,待人接物,做事,要宽容、公正、周全,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终身不殆。否则,居功自傲,富贵而骄,胆大妄为,将会惨遭凶殃。老子此番苦口婆心的话语,颇有现实意义,值得世人警惕。
陈鼓应先生说:“本章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致虚即是心智作用的消解,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和成见的地步。一个人运用心机会蔽塞明彻的心灵,固执成见会妨碍明晰的认识,所以致虚是要消解心灵的蔽障和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又说:“本章还说到,‘归根’、‘复命’。‘归根’就是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根源之处,便是呈‘虚静’的状态。而一切存在的本性,即是‘虚静’的状态,还回到‘虚静’的本性,就是‘复命’的思想。”(老子注译及评介)陈先生的如此分析,对读者正确解读老子此章,是很有帮助的。
注释
01致:楚简本、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皆作“至”。王弼本、傅奕本作“致”。作“致”,是。河上公曰:“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吴澄曰:“致,至之而至其极处。虚,无物,外物不入于内。极,穷尽其处也。”02守:内守。吴澄曰:“固内御外,如‘守城’之‘守’。”又释“静”曰:“静,谓不动,内心不出乎外也。” 笃:坚定。林希逸曰:“笃,固也。”两句谓:内心虚极、静笃。03作:生。河上公曰:“作,生也。万物并生也。”复:还也。吴澄曰:“作,动也。植物之生长,动物之知觉,皆动也。复,反还也。物生由静而动,故反还其初之静为复。”04芸芸:植物华叶茂盛的样子。河上公曰:“芸芸者,华叶盛也。”林希逸曰:“犹纷纷也。物之生也,虽芸芸之多,而其终也,各归其根。”各归其根:王弼曰:“各返其所始也。”河上公曰:“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奚侗老子集解曰:“复、归同谊。”归,返也。05复命:返回性命。河上公曰:“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奚侗老子集解曰:“‘静曰’,各本作‘是谓’,与上下文例不合,此依开元碑本及焦竑本。”06复命曰常:奚侗曰:“生死往复,物之常理。”(老子集解)07明:明晰。奚侗曰:“知物之常者,不眩惑于物。”(老子集解)08凶:凶殃。句谓:“逆物之情,必致凶殃。”(老子集解)09容:包容,宽容。河上公曰:“能知道之常行,则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10容乃公:奚侗曰:“兼容并包,无所偏倚。”(老子集解)11全:周遍。河上公本、帛书甲乙本,皆为“公乃全”。王弼曰:“荡然不平,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说明王弼所见本,此句亦为“公乃全”。全,一作“王”,文义不通,疑为“全”之坏字。12天:自然。13久:恒久。没身:终身。殆:危险。吴澄曰:“殆,谓捐寿而危其身也……没身不殆,终其身而生长可保也。”-
居柳镇的远水老曲闲适惯了,真是不愿意去居柳镇露脸儿。但是,看到张平那副大任于斯的样子才无奈地说,明白了。不过,去了你准后悔!那里都
-
诈言马死喻 【原文】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1]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2],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
-
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①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③ 【注释】 ①痴儿:诗人自指。晋人夏
-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鲁缟如白
-
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时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
-
敦煌石窟群即以莫高窟为主体的古敦煌郡境内的所有石窟。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一个庙等石窟。在古代,上述石窟都位于
-
罗懋登 修斋候驾 (旦上) 〔引〕生在繁华地,甘效乐道人。日夜奔波受苦辛,争奈我父苦生嗔。昨日砍柴多辛苦,今朝劳碌去采芹。 父王严命来赴会吃斋,不免前去采芹。 〔甘州歌〕只为姻缘不就,到如今甘心自守。
-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湾转坊口。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抖擞。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虽无安石
-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作品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出处】唐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注释】①五花连钱:五花与连钱都是指马斑驳的毛色,一说,五花连钱都是 指名贵的马。②草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