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中学生《蝉》古诗词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中学生《蝉》古诗词鉴赏

作者: 张云清崔承枢李耘

【原诗】: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1),故园芜已平(2)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原诗作者】:李商隐

【导读入境】:

这首咏蝉诗,诗人首先从蝉鸣写起。蝉栖身高树,只能吸风饮露,本来就难以吃饱,蝉因吃不饱而发出不平的鸣叫。然而这声声鸣叫是白费徒劳的,不能使它摆脱困境。诗人是在以蝉喻自己的清高,而“难饱”、“恨费声”又恰与诗人的身世之感相合。

接下去诗人又因蝉鸣而发感慨:蝉的鸣叫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蝉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的凄凉遭遇又何尝不暗示着作者的有才却遭冷遇、郁郁不得志的不幸遭遇呢?

再接下去诗人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自己做个小官且在各地辗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我更加思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已荒芜,田地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连成了一片。

结尾时诗人又对蝉而语:多劳你用你的形象向我做的警示,其实我与你又何尝不一样呢?我家境贫寒,常年不得温饱啊!

【赏析】:

本诗通过对蝉的歌咏,寄托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诗人因遭当权者冷遇而产生的不平与感慨。

一般咏物诗模式,或通篇咏物,作者全然物外,将自己的感怀寄寓物中,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于谦石灰吟等等,或于诗中先咏物而后抒怀,“卒章而显志”,如元稹菊花等。而李商隐此诗结构独特,是先咏蝉,蝉中已寄情;再慨叹自身,蝉与我相映;而后又以与蝉对话作结。由此,蝉与我情感、身世已融成一片。这大概与李商隐诗歌空间多跳跃,喜凭意识组接之特色不无关联。此手法与今天说的“意识流”很相似。如此结构,使蝉与作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寓意更为深刻而鲜明,抒情意味也更为浓厚。

作为咏物诗,本诗有时紧紧抓住蝉的居高、鸣唱等特性作文章,可有时作者笔下的蝉又不像蝉了,正可见出诗中无理得妙。如蝉本无所谓“难饱”和“恨”,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之碧也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偏偏于蝉的“居高食洁”而感受到蝉的“难饱”和“恨”,又偏偏责怪树对蝉凄鸣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因为作者于蝉的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身世遭遇。这种若即若离的咏物,其实为咏物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首咏蝉诗,诗人正是通过写蝉来写自己,比兴手法运用得体,抒情意味浓厚,为情而造文,是一篇咏物诗的上乘之作。值得我们学习鉴赏。

【思考题】:

1.这首咏蝉诗,诗人是怎样抓住蝉的特点来抒发感情的?

2.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在咏物的基础上,来抒发感情,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试分析诗人是怎样将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的。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把酒》全诗赏析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勿言未富贵,久忝居禄仕。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试数班行中,几人及暮齿?朝餐不过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全诗赏析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贵以贱为本》翻译与解读

  • 《古文观止·全祖望·梅花岭记》鉴赏

    古文观止·全祖望·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寻隐者韦九——朱湾

    寻隐者韦九——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

  • 罗大经《南中岩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罗大经:南中岩洞 罗大经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韩退之谓“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谓“拔地峭起,林立四野”,黄鲁直谓“平地苍玉忽嶒峨”

  • 古代诗文名篇之王粲赋《登楼赋》原文、鉴赏和解读

    王粲赋《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

  • 古诗文《燕歌行》原文|注释|赏析

    [三国魏] 曹 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② ,草木摇落露为霜 ③ 。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④ ,君何淹留寄他方 ⑤ ? 贱妾茕茕守空房 ⑥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 《古文观止·李陵·李陵答苏武书》鉴赏

    古文观止·李陵·李陵答苏武书 子卿足下【1】

  •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赏析》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