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巧骂富贵闲人
曹雪芹巧骂富贵闲人
曹雪芹是我国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写的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众人皆知,但有关曹雪芹放风筝的逸闻趣事未必人人都知道。
当年,曹雪芹居住的香山地区老百姓都喜爱放风筝。有一年正月新春,放风筝的季节到了,镶白旗的鄂比先生来到曹雪芹家,看见曹雪芹扎了一只比人还高的大风筝。
这个风筝顶端画着一个人头,下边是小燕子的身子,腰里画了一排小狮子,还有一行“*字不到头”的图案。他好奇地问曹雪芹:“这么大的一只人头燕风筝,有什么讲究?”。
曹雪芹神秘地一笑说:“这只风筝是骂人用的。咱哥儿俩到跑马城去放风筝,我请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花钱买骂’。”
于是,两人拿起人头燕风筝,来到阅武楼前的空场上,只见那里俩人一伙,仨人一堆,到处都是放风筝的人,也有来闲逛、凑热闹的。天空中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放风筝的人里面,既有汉族平民,也有满族八旗的富贵闲人。
曹雪芹与鄂比两人配合,不一会儿就把他拉来的那只人头燕放上了天空。这只风筝个头大,色彩艳丽,形状独特,一下子就把在场的人都吸引了过来。有一位八旗老爷走近曹雪芹说:“您这风筝您愿意出手吗?”
曹雪芹接过话说:“出手。但要看给什么价钱。”
那位八旗老爷也没再问价,伸手取出20两银子就交给了曹雪芹,曹雪芹也就把线车子递给了他。八旗老爷买到了一个别致的大风筝,赶紧缠起线从天空收了回来,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随后,曹雪芹身对旁边的鄂比说:“那位八旗老爷花了20两银子买了‘骂’带回家去了。”
鄂比不解地问:“请问曹兄,这‘骂’从何而来?”
曹雪芹说:“我扎这个风筝,就是骂那些富贵闲人的。我画的人头、燕身,还有狮子,是骂那些老爷们虽然长着个人样,但实际是‘衣冠禽兽’;我画的那行‘*字不到头’的图案,是说那些老爷们富贵荣华的日子不会永远过下去,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周围的人听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说曹公有智有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3684】社会主义“有点潮”(节目组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4 7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55元)△引言:人间正道是沧桑:1—6集:①乌托邦
-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得刘猛、李余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感动万分,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它
-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优美散文(精选5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荆棘扫诚尽,梨枣忧不熟。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旋观真历
-
(宋)苏轼 伟哉造物真豪纵, 攫土抟沙为此弄①。 劈开翠峡走云雷, 截破奔流作潭洞②。 因随化人履巨迹③,得与仙兄蹑飞鞚④。 曳杖不知岩谷深, 穿云但觉衣裘重。 坐看惊鸟救霜叶⑤, 知有老蛟蟠石瓮。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卡尔·施特恩海姆*1911-1916年间发表的连续性系列喜剧,结集时标以此名。这一系列喜剧包括《裤子》(1911)、《势力小人
-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
这首词写女子对恋人怀念的心情。虽然作者的先世是波斯人,但此词看不到丝毫的异国情调,全词体现的都是秾艳香软的“花间”情调。 此词上片写初夏时分女主人公淡薄的妆束和美丽的容颜,重点描绘的是女子的衣着和首饰。“罗衣”“翠钿”这些都是花间
-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子美气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