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惧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张咏·惧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余幼荷父母之训①,长师圣人之道,必纯必信,用度于心②。年甫弱冠⑧,始接人事。事兹于人④,鲜有通者⑤。岂为善之未至耶⑥?将学不知乎变耶⑦?退而省己⑧,作惧箴以自勖⑨:口乃祸府,交为祸媒。交莫浪合⑩,口宜慎开。道我之得兮(11),纶然而去(12),丝然而来(13)。谓我之失兮,铮若破缶(14),剨若惊雷(15)。盖浅狭以自播(16),岂中民之喧豗(17)。苟非洗虑以内观兮(18),如乳儿之抵虎(19),他人何由极其哀?不切惧惕(20),徒飞嫌猜。其败己也,又何尤哉(21)?【注释】①荷:承受,承蒙。②度:衡量。③弱冠:古代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行冠礼,故古代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被称为弱冠。甫:刚。④兹:此。⑤鲜(xian):少。⑥耶: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⑦将:抑或,还是。⑧省(xing):反省。⑨勖(xu):勉励。⑩浪合:随便地投契、融洽。(11)兮:语气词。(12)纶然:像丝带一样。(13)丝然:像丝一样地。(14)铮(zheng):金属相击声。缶(fou):盛酒浆器,小口大腹,多用瓦制。(15)剨(huo):象声词。这里形容雷声。(16)播:传扬。(17)喧豗(hui):轰响声。(18)洗虑:悔过自新。内观:自我检查。(19)抵:抵挡,抵抗。(20)切:极力。(21)尤:怨恨。【译文】我从小接受父母的教训,长大了又学圣贤之道,用必须纯正、必须诚信来要求自己。年刚二十,才开始处理人事关系。用这个来对待别人,很少有顺利的时候。难道是为善不够吗?还是学习不知变通呢?回过头来反省自己,作惧箴以自勉。口是祸根,交游是祸的媒介。交游不要随便地与人投契,口要慎开。说我有所得,像丝带一样地去了,像细丝一样地来了。说我有所失,铮铮地像破缶在响,轰轰地像雷在鸣。大概是以浅薄、狭隘去自我传扬,不是中等人的轰响。如果不认真地自我反省,悔过自新,就会像吃乳的儿童去抵抗老虎,他人怎么会极其哀痛?不认真地害怕警惕,只会白白地产生嫌猜。它使自己失败,又怨恨什么呢?
-
名言: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句意: 年轻时养成的习惯, 如天然生成一样, 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这里指出抓年轻的教育对于后来成长极为重要。 出处: 《大戴礼记·保傅》
-
散文。袁鹰著。写于1960年。作品为忆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活的一组短文,由“茨坪灯火”、 “红军路”、“青山翠竹”、 “风雨狮子岩”等节组成。作者抚今追昔,畅述感怀,盛赞英雄的井冈山人和中国人民坚韧顽
-
2014年宁夏小说创作年表◎郎伟2014年的宁夏小说创作呈现良好势头。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皆有相当出色的奉献。马金莲的《马兰花开
-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12],岂非人事哉!原[13]庄宗[14]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一径入蒙密,已闻流水声。行穿翠筱尽,忽见青山横。山势抱幽谷,谷泉含石泓。旁生嘉树林,上有好鸟鸣。鸟语谷中静,树凉泉影清。露蝉已嘒嘒,风溜时泠泠。渴心不待饮,醉耳倾还醒。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环流席高
-
我常常,在梦幻中寻觅一处不失繁华、且又使心灵得到小憩的境地。久久地,不知所踪。一个无意间的偶然,细品一个极富创意的名称,心怦然
-
《王子猷居山阴》 小说篇名。一题《雪夜访戴》。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写王徽之雪夜访问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故事。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
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
-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蔬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
【名句】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语出《诗·小雅·小弁》。君子不要轻易说话,小人的耳朵紧贴着墙,叫他们听去,则会招来灾祸。易:轻易。由:于。属:接连。垣:矮墙,泛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