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观雨
陈与义
【原文】
山客龙钟不解耕[1],开轩危坐看阴晴[2]。
前江后岭通云气[3],万壑千林[4]送雨声。
海[5]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6]。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7]。
【注释】
[1]山客:隐士。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不解耕:这里指不熟悉农事。
[2]开轩:开窗。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3]云气:云雾,雾气。
[4]万壑(hè)千林:形容众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沟。
[5]海:这里指暴雨。
[6]海:这里指暴雨。
[7]甲兵:盔甲和兵器。
【作者】
陈与义(1090~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有简斋集传世。
【赏析】
观雨作于1130年夏。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在东南战线攻破临安(今杭州)、越州,继而从海上追击宋朝皇帝,高宗从明州逃至温州。在两湖(湖南、湖北)一线,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湖南长沙。当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讠垔积极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一场夏雨翩然而降,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雨丝在纷飞。该诗虽然写的是雨景,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了。
首联表面说自己年事已高,不事农耕,只能临窗端坐,看窗外天气阴晴变化,其实饱含对时局的关心。颔联渲染雨前的声势,风起云涌,雷声隐隐。颈联描绘雨中的情状。上句从近处描写雨势,“海”,指雨,说明雨势之大,如翻江倒海一般。对句从远处着笔,山角处风云开合,晦明变化,气象万千。尾联写观雨之感受,此联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洗兵马句,意为当众将士誓与金人决一死战之时,有此洗濯甲兵之雨,振奋人心,整刷军旅,北伐可待,胜利可卜,则我虽屋漏也在所不惜,表达出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全诗除了运用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外,关键还是双关的应用,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是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
-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寡人之于国也【
-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2〕 ,驰烟驿路 〔3〕 ,勒移山庭 〔4〕 。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 〔5〕 ,潇洒出尘之想 〔6〕 ,度白雪以方洁 〔7〕 ,干青云而直上 〔8〕 ,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 〔
-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
-
韩退之与浮屠文畅师序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
-
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此诗初读
-
论雷峰塔的倒掉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
-
【题解】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虞山北麓。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五年(539)改兴福寺。因寺居破龙涧下,相传龙斗破山而去,俗称破山寺。此诗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所见所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尤其以佛寺清
-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白的只能看见你的影子,也许你厌倦了白开水一样生活,也许你想成为一张绚丽多彩的画,也许你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但你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无奈。以下是关于温暖的美文(精选43篇),欢迎阅读。
-
丁督护歌李白【原文】云阳[1]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2],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