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之《十七史商榷》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张翼之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我国考据学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清朝封建统治政权已经巩固,满、汉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已相对缓和,清朝统治者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除继续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外,还兼施笼络手段,予以收买。同时,又以烦琐的考据学作为治学方法,企图把学术界引入脱离现实政治斗争,钻故纸堆的道路上去。因此,这时的学术风气为之一变,清初学者顾炎武等人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现在,已被盛行起来的经史考据学所代替了。许多学者为避开现实政治问题,也就以巨大的精力,投入到资料的搜集、整理、审核和考订的工作中去。他们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儒家经典、明以前的史学著作,以及诸子、金石、天算、地志等史料。为此,他们要求每事必追根求源,言必有据,反对空谈和主观臆断,讲求旁参互证,反对孤证立说。这种风尚,到乾隆、嘉庆年间,达到了全盛时期,人称乾嘉考据学,而当时的学者们却自称朴学或汉学,以别于宋代的理学。
初期的乾嘉学者,多集中于研究儒家经典,往后就逐渐转向研究古代史料,这时问世的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考异和二十二史札记,被称为乾嘉考据学的典范工作,清代的三大考史名著。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王鸣盛撰。王鸣盛(公元1722-1797年)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著名的经学家和史学家。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1754年(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763年以母丧休官,迁居苏州,卖文自给,闭户著述,至七十六岁去世。
王鸣盛的著作主要有诗文集西庄始存稿和西沚居士集,经学著作尚书后案,史学著作十七史商榷和蛾术编。
十七史商榷虽然也校释文句,却是以考订见长。它的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多的竟成了一篇独立的论文。考订的重点是汉书和新、旧唐书,它们一共四十六卷,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最少的是北朝史,仅四卷,南朝史也只有十二卷。其考订的内容,包括以下四类:
第一类,文字校勘,这是本书的重点。王鸣盛是以汲古阁本做底本,再用明监本或其他本子来校。其中只有旧唐书用的是闻人诠本,旧五代史用的是四库馆新辑传钞本。校勘的方法,常用的是理校法,对于校勘学很重要的对校法,他却不很注意。而且,他校书是重点校,不是全面校,当他感到发生了疑问,才去进行重点校勘,这就使得本书臆测和武断的地方,难以避免了。
第二类,考证典章制度,也是本书的重点。十七史中,只有“前四史”有旧注,其余的各史都没有注释,读者遇到有关典章制度问题,常感困难。本书考证制度,以地理和官制最多。如卷十四至二十一,考前汉地理;卷三十二、三十三考后汉地理;卷五十七考南朝地理;卷六十七考北朝地理;卷七十八至八十考唐朝地理。其余的分散在各卷里。官制的考证,卷四十考州郡中正;卷六十四考都督、刺史;卷八十一论官阶勋爵中晚日渐纠纷;卷八十五论分司官;卷八十九,论南衙北司,其余也散见各卷。这些考证,有史有论,对读者颇有帮助。
第三类,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这类评论多半是做的翻案文章。他称赞唐代的郑注和李训为“奇士”,倒还比较公允。有的是历史上被认为好人好事的,作者却往往痛加贬斥。如东晋王导,历来被誉为“江左夷吾”,本书卷五十却骂他“导之庸鄙无耻甚矣。”这种种议论,往往是根据封建道德标准来衡量的。但也有些议论对读者还是有启发作用的。
第四类,评论史书的优劣。王鸣盛对十七史都有评论,有的是讨论体例,有的评论史书内容的是非问题,也有的是对作者本人的看法问题。如为范晔辨诬;惋惜魏收“被谤独甚”,他的魏书不应在诸史之下。被他贬得最厉害的是南史、北史以及他们的编撰者李延寿。
总之,十七史商榷是一部以考订为主,而又有议论的史学名著。它校勘了我国“正史”中的大部分史书,补正了其中的讹误,考订了重要史实,且又以舆地、职官和典章制度考订见长。虽然,考订也或有误,议论或有不当之处,但对读者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十七史商榷通行本有广雅书局本,史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曾于1937年据史学丛书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1959年又重印过一次。
-
【原题】:邺守以石刻屈平昭君像见惠因思大夫之忠贯白日而凌秋霜在所不论而昭君以倾国之艳擅天下之色乃不肯自同众姬货画师以求媚此尤为可感者为赋此篇
-
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①;见不善,愀然必
-
祁奚请免叔向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题解】 这是春秋时期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叔向是晋国的贤臣,因为弟弟羊舌虎参
-
《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无名氏《古诗》,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隆平集》 《隆平集》20卷,北宋曾巩撰。曾巩曾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入史馆修太祖至英宗五朝国史,此书大概是他在史馆期间撰修的一部国史草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以此书误把《太平总类》和《太平御
-
《步天歌》,一名《鬼料窍》或《天文鬼料窍》,是古代指认星象的七言长歌。署隋丹元子作。它的著录首见于《新唐书 ·艺文志》,记为“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一卷”。今存较早的版本有宋王安礼重修《灵台秘苑》本及
-
〔原文〕 氓之蚩蚩, (韩蚩作嗤。)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蚩、丝、谋、淇、丘、期、媒、期,之部。) 乘彼垝垣,
-
【原题】:帅相泛巨舟东下水浅不可进盘旋三日仅至菱黄浦率同行就此作别简以小诗
-
玉门鸟昌马沈家湾是其母腹之地。沉积岩铭记的古湖泊森林、茂盛植物、可以与丰美的水草通灵玉门鸟的秀姿,带有温润的光,和风一再拂弄的软涟
-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