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道统论的《朱子语类》
完善道统论的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子语类体现了朱熹丰富完善的道统思想理论体系。
朱熹建构精致的道的哲学,以道为形上之天理,提出道兼体用的思想,由此提高了道统之道的哲学思辨性,这是从内容上对儒学道统论的发展。
那是在我国南宋时期,婺源有个叫朱熹的人,他四岁时,有一天父亲朱松指着天告诉他,这是“天也”。不料想牙牙学语的朱熹竟问父亲:“天之上何物?”这着实让做父亲的吃了一惊。
朱熹六岁时,当别的孩子还只知道在河滩上嬉戏时,他却一人端坐在沙滩上画起了八卦。朱熹八岁时就日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不间断。
当朱熹读到孟子·变秋章时,他明白了孔子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于是朱熹慨然发愤于自己的为学求知。十岁那年,当朱熹读到孟子“圣人与我同类者”时,他喜不自胜,从此便确立了做“圣人”的人生目标。
十九岁时,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在赴任途中,朱熹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两传弟子李侗,对孔孟之学的感悟日渐精进。
在南宋偏安江南的形势下,朱熹认为当时国之患根在于君王的心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朱子语类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后来,朱熹辞去主簿之职,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一住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
1178年,朱熹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并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
后来,朱熹被解职还乡,他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朱熹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并刻印发行。
儒家经学发展到宋代,传统经学已不适应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代学者对笺注经学提出非难,他们抛开传注疏释,直接从经书中发挥新儒学的义理,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新风。朱熹继承理学二程,进一步把儒学道统体系化,著成朱子语类一书。
-
【原题】:梁才甫自湖南移使广西移使广东自广东复移湖外三年之间周历四路今者北还已越郴岭道次作诗见寄渴於会遇谨用赓和
-
比喻摸不清某种事物其中的奥秘。这一俗语与我国古时候行医的招牌——葫芦有关。 古代,葫芦与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葫芦)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
-
诗前两句写梅花开得早,向阳的枝杈才有两三朵雪里飘香,后两句写梅的神韵,表现了对梅的喜爱,盼春的急切及高雅的情趣。
-
使君闲如云,欲出谁肯伴。清风独无事,一啸亦可唤。来従白苹洲,吹我明月观。门前远行客,青衫流白汗。问子何匆匆,王事不可缓。故人钱与李,清庙两圭瓚。蔚为万乘器,尚记沟中断。子亦东南珍,价重不可算。别情何以
-
愧 在整理旧稿时,发现了一个孩子给我的信,那是一颗如水晶般透明的心,热诚地贡献给我,而且这个孩子,正走到满是荆棘的园地里,家庭使
-
古文观止·龚自珍·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1】
-
杜牧《商山富水驿》 杜牧 益戆犹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径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富水驿,唐驿站
-
古文·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余自舞象(1),辄好为
-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