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忍学全集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忍学全集译文与赏析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内圣才能外王,守柔才能刚强,慈悲才能超度。隐忍谦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儒家的内圣、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这些都无一不体现了一个“忍”字。

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有“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的警语流传于世;孟子有“养吾浩然之气”的言论警示后人;老子留给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名言警句;佛家有“六度万行,忍为第一”的信条;谚语中也说“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这些都是中国忍文化的表现。

然而,此处所说的“忍”并不是指无原则的退缩、让步和放弃,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行动策略。说文解字中释“忍”为“能也”。能,是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而“忍”字的结构从刃从心,心上有刃,意味着内心坚毅而决绝,能够忍人所不能忍。此处的“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它是胸怀大志之人识大体、顾大局的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它是聪慧明智之人的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它是才华横溢之人的不事张扬、超脱恬淡;它更是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取得成功的必备品质。

纵观历史,凡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人物,莫不看重并实践着“忍”。重耳流亡在外,忍受了无数的屈辱和苦难,最终成为一代霸主;勾践在夫差手下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夫差,成就霸业;原宪生活贫苦,蓬屋漏雨,门窗不全,但他仍能端坐鼓琴;胡宿的“不忍心在极细微的事上欺骗君主,以免玷污我的气节”成为流传千古的箴言;晋人陶渊明不愿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向无德无识的人卑躬屈膝,表现出高尚的气节;西汉人疏广、疏受在功成名就之时,毅然向皇帝提交辞呈,请求回老家安度晚年,他们的行为成为一时美谈;孙膑装疯蒙蔽庞涓、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荆轲舍生取义、张良圮下拾履……这些事例都很好地诠释了“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这句古语的精髓和主旨所在,也正是“忍耐”这两个字成就了这些英雄人物辉煌的人生

如今,“忍”仍然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就引起冲突。在乘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如果你能忍一忍,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后即使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受,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

当然,我们要把能忍之人与人们平常所说的“窝囊废”区分开来,千万不要去做后者。人也要有一身正气,碰到你公正有理之事时,要先据理力争,以正压邪,更不能丧失一个人的人格、国格。也就是说,忍也要看忍的对象、范围和忍的程度。大事忍,小事也忍,无理时忍,有理时也忍,这就真是一个“没用货”了。

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是大智大勇大福,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桥梁。它是强者的胸襟,是智者的风度。唯忍才能积蓄力量,反败为胜;唯忍才能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唯忍才能顾全大局,促进发展;唯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矛盾。因此,若想有所为,必须能“忍”。“大忍者,大智也”,忍耐是有智慧、有能力的表现。学习并掌握忍耐的真谛,是我们完善自我、成就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接受阴影,才会有阳光明媚与灿烂;拒绝阴影,只会是阴天,不会有阳光。”朋友,事物的美丽不是信手拈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须在痛苦的泪水中孕育,在忍耐的土壤里生根,在等待的岁月中发芽,在坚守的季节里开花。它必须忍受无数次量变的痛苦,才能升华到质变的美丽。

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搜集以往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以及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而4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着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既有关于忍的理论、方法、功用、要诀,又有关于忍的故事、实践、历史,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忍”为核心的理论及实践的完整体系,而且书中故事繁多,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又能让人从中获得智慧,更好地为人处世、和谐共存。

本书吸取了以往各版本中的长处,并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在吴亮和许名奎原着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尽的译文,更重要的是在忍经的译文后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采各家之所长,力求通俗易懂,能够为今人有所借鉴。本书是对“忍学”的全面诠释,书中的技巧和智慧均从生活中提炼,再运用到生活中去。本书在忍经与劝忍百箴后加入了经典的事例,从浩繁的典故中精选许多富含哲理与智慧的小故事,加以独到梳理,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操作性和可读性,使读者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体味“忍”的内涵,容易接受又能活学活用。愿它成为你成功路上的一种参照,成为你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如果你正面临学业的巨大压力,正遭受情感的煎熬,正被命运之神轻视,如果你忍受不了别人的刺激,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那么,请走进“忍学”的智慧殿堂吧,在这里你可以沉静心思、远离浮躁,通过明辨是非、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学会正确做事,使自己的人生少些懊悔、多些快乐!我们相信,本书一定能让你掌握“忍”的原则,从书中可以借鉴和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克服思想方法上的局限性,走向事业高峰。

猜你喜欢
  • 《过火》成新平散文赏析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头几年,乡亲们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爹一天到晚守在田里勤耕苦

  • 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全诗赏析

    司空远寄养初成,毛色桃花眼镜明。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

  •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赏析》

    这首词用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时机难得,两情依依。并对“蟪蛄”、“婺女”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记》评此词“意浅辞庸,味如嚼蜡”,似不

  • 《冯瀛王》全文和鉴赏

    ·焦竑· 《五代史补》言:冯瀛王在中书日,有举子李导,投所业为贽。冯见之,戏谓曰:“老夫名道,秀才不可谓不知。然亦名道,于礼可乎?”李抗声对曰:“相公是无寸底道字,小子有寸底道字,何为不可?”公笑曰:

  • 朝天子·小娃琵琶·乔吉

    朝天子·小娃琵琶 乔吉 暖烘。醉容。逼匝的芳心动。 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 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 玉葱。翠峰。娇怯煞琵琶重。 乔吉:12

  • 白居易《答刘和州禹锡》全诗赏析

    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好相收拾为闲伴,年齿官班约略同。

  • 欧阳修《与韩忠献公》原文、赏析和鉴赏

    欧阳修 某再拜启: 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

  • 沃兰茨《铃兰花》原文

    铃 兰 花 ◆ 沃兰茨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黝黝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象一口深锅,只

  • 王昌龄《杂兴》全诗赏析

    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多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丝色随染异,择交士多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