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心史》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心史是一部记述南宋灭亡、蒙古兴起及元代初年史事的珍贵史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久久书;下卷包括杂文及大义略叙。
作者郑思肖(公元1241-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他的字和号,皆寓有怀念故国的情意。每逢过年过节,他就哀痛不已,含泪向南方跪拜,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后,改名思肖,思肖即思赵宋。他有诗曰:“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还有诗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充分反映了他忠贞的民族气节。他毕生不娶,孑然一身,匿居苏州破庙中,闭门著作,扁其室曰:“本穴世界”,以“本”字之“十”移置于“穴”字,即成“大宋”。他受理学家的影响,认为“天地万化,悉自此心出”,因名其书为心史。所著终于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但每篇仍冠以南宋恭帝的年号“德祐”,他时刻念念不忘自己是赵宋的臣民。他始终仇视蒙古统治者,大义略叙记载:蒙古军南下时,虽未遇大战,但所陷城郭,悉荡为平地;并极尽其搜刮勒索之能事,“胁索金银曰撒花”,“尽劫子女玉帛曰打虏”。灭南宋后,搬运军器、米粮、玉帛、金银、宝贝、文籍,水陆兼运,舟车相继,“历月逾岁,曾未止歇。”蒙古统治者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极为深重,中兴集甲·郊行即事:
一变太平业,民生若失巢。
乏牛耕瘠土,多马坏荒郊。
花圃半栽菜,谷田多长茅。
幡然欲深隐,远与世相抛。这类记录,如让他所痛骂的所谓“元贼”得悉,就会被全部销毁。因此,他将全书封存于铁函中,沉入苏州承天寺井内。公元1638年(崇祯十一年)被发现,于是有铁函心史之称。
郑思肖对南宋抵抗蒙古军的民族英雄,寄予深切的怀念与无限的崇敬。心史详细记载了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英雄业迹。特别是为了歌颂文天祥慷慨就义的伟大精神,专门写了文丞相叙及赞文山忠烈。当民族危亡之际,文天祥毁家纾难,“倾家资,纠集吉赣乡兵三万人勤王。”文天祥与蒙古军谈判时,一见投降的吕文焕、范文虎,大骂无耻,痛数其罪;见蒙古军大将伯颜,伯颜问其为谁,答曰:“大宋丞相文天祥。”伯颜要他行跪拜礼,他说:“我南朝丞相,汝北朝丞相,丞相见丞相,不跪。”他被俘后,坚贞不屈,许多人费尽心机诱降,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不懂投降是什么一回事!”他的妻妾子女被拉来哀哭劝降,他义正辞严地说:“如果你们真是我亲人,难道还会要我叛变吗?”郑思肖对张世杰壮烈殉国的高大形象,竭力加以维护,厓山海战失败的原因,不少人归咎于张世杰指挥失误。郑思肖不以为然,厓山海战,本来宋居于优势,宋军乘夜劫寨,“斩贼首,累一二千级”,其所以转胜为败,主要是有叛将(失其姓名)带领三百人投敌,泄漏了军事机密。
心史对厓山海战及常州保卫战等记载详细,可补“正史”之不足。南宋自理宗以后,实录、日历残缺不全,出于南宋遗民手笔的一些野史笔记多经元代人窜改,文天祥的诗文集在元初亦难逃这一厄运。心史则未遭窜改,得以保持其本来面目,所记皆其亲身见闻,其史料价值当更珍贵。
-
[宋]晁补之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
-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清纪昀等
-
记忆之水在记忆的水波上,一些旧事粼闪如六月的荷花。阔叶若伞,凝于其上的露滴晶莹无度。葱茂的芦苇林立在岸畔的深处。偶有低飞的白色水鸟
-
色之忍第三色之忍第三 桀之亡,以妹喜;幽之灭,以褒姒。 晋之乱,以骊姬;吴之祸,以西施。 汉成溺,以飞燕,披香有“祸水”之讥
-
国民政府为注重经济计划工作,于1931年4月采纳国际联盟派遣来华专家沙特爵士的建议,决定成立全国经济委员会 [1] 。同年6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全国经济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全国经济委员会为经济计划
-
我与它们的一些过往 楼下的小猫“喵喵喵“的叫个不停。 我觉得不管此时在做什么,只要听到这声音的人都会觉得心烦意乱。 虽然他们此刻的
-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
【生卒】:1864—1936【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成员。他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原来准备从事外
-
祭统 【题解】 郑玄说:“名曰《祭统》者,以其记祭祀之本也。统,犹本也。”说得更明白点,这个“本”就是一片孝心。“祭统”的意思
-
司空远寄养初成,毛色桃花眼镜明。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