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愙斋集古录》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愙(kè客)斋集古录二十六册,涵芬楼影印本,是一部专门著录钟鼎彝器款识的书。我国古代,凡遇大事,勒之鼎彝,此外,别无记载,故鼎彝上的文字极为珍贵,可据以补诗书上的遗漏,订正一些传说、议论、记载的伪误。因此,这类图籍的学术价值不可低估。
本书作者吴大澂(chéng澄)(公元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清朝江苏吴县人,官至湖南巡抚。自幼非常喜欢学习古文奇字,经过刻苦钻研,造诣较深,成为金石学、古文字学专家。所到之处,遇到各种古器,即设法购求。和他同时同有此种爱好的陈簠(fǔ斧)斋、潘文勤、王文敏等都收藏了不少古器。吴大澂尽拓其文,亲手模勒,逐一考释。最后将所搜集到的汇编成这样一部书,借欧阳修集古录的书名来命名,罗振玉为他写了序言,称赞其书“甄别精严,考释确当。”
本书著录的古器,绝大部分属于殷周,计有一千零四十八件,秦器十九件,汉器七十六件,晋器一件,共计一千一百四十四件。但有的有盖,盖器分列为二,实数约为一千零二十九件。分载于二十六册,第一册著录各种钟的铭文拓片;第二册著录的铭文拓片,有钟、镈(bó博)、铎的;第三册至第六册,著录各种鼎的款识;第七册至第十二册,著录了敦的铭文,搜集的各种敦有二百四十三之多,是本书著录的各种古器中最多的。第十三册至第二十六册著录的古器有尊、壶、盘、爵等。这些古器,分别注明了收藏家,间有释文,释文长短详略不一,多是考释器物上的古文或小篆,如释獸与嘼本为一字,以郘(lǚ吕)钟上的“兽”字为证;再如,無、无、亡三字通用,引左传等书上的解释与彝器上的“万年無疆”相印证。有的考释中,涉及到该器物出土的时间、地点,以及转售收藏的过程。本书附有释文賸稿二卷。
愙斋集古录是清代集录金文拓片诸书中较重要的一部书。本书作者吴大澂曾搜集钟鼎、玺印、陶器、货币等文字编撰说文古籀(zhòu咒)补,为古文字学的名著;他还写有字说一书,考释文字,有不少创见。
-
国学名句“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语出《汉书·贾谊传》。安定,不是一天就能得到的,危乱,不是一天形成的,它们都是逐渐积累造成的,这种情形,不可不明察。说明事物都有一个
-
鹿鸣之什鹿鸣之什 鹿鸣之什(shí),首篇为“鹿呜”,故称“鹿鸣之什”。这里的“什”,有“什锦”、“杂编”的意思,并不确指“十篇”
-
【原题】: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一皇帝回仗干元殿奏采茨之曲
-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
【原题】:属者观池槛清明泉激石立芦丛交碧文禽并绚翛然发湖山之远态无辇毂之浮埃杜子美云朱门之泥涂士子不见其泥涂良非是也
-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
【原题】:次韵追和钱穆父内翰勰赵伯坚大卿令铄游颍湖呈正字宝学即伯坚子也
-
【生卒】:1885—1922【介绍】: 原名维克多。俄国未来派*创始人之一,杰出的立体未来派*诗人。大学时,读过数学和语言学。1908年开始发表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稚嫩的童声从身后传来,我像被施了魔法,站在那里移不动脚步。心
-
【经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①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 ② ,《乐》教也;洁静精微 ③ ,《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 ④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