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赠汪伦》古诗词鉴赏
作者: 童继红崔承枢魏惠明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原诗作者】:李白
【导读入境】:
据说,桃花潭(今属安徽泾县)一个叫汪伦的村民,十分仰慕李白的诗名。朝思暮想要引李白来村里一游,就写信给李白说:“君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君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发现,所谓十里桃花,一个周长十里之潭名也,有名无实,并不见桃花;所谓“万家酒店”,一家酒店主人之姓而已。仅此一家,别无二店。但李白并未生气,却和汪伦等村人畅游桃花潭,结下深厚友谊。汪伦拿出家酿陈酒盛情款待;临别又踏歌相送。李白挥毫赋诗留别。
缆绳已经解开,竹篙已经轻点。我携带着十里桃花的芬芳,回味着十年陈酿的余香。再见了,热心的朋友们!轻舟待发,我将远航。忽然,岸上一片歌声传入耳鼓。是那样的热烈,那样的豪爽。引吭高歌,直抒心曲;踏地击拍,回荡心房。啊,朋友,虽然你还没有走上岸堤,我还没有看到你那熟悉的面庞。但是,我已感到好友比陈酿还要醇厚的感情。潭水啊潭水,是这样的深湛,纵有千尺之深,又怎抵得老汪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这首留别诗,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性格特征鲜明。
在表达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上,李白表现出他的独创性。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因为,如果用水深来写情深,这样的立意,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而李白却写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先紧扣一个“深”字,写出桃花潭水很深很深。然后把它否定,说它“不及”(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厚谊。这么写,李白便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可以看得见,像桃花潭水一样;而且有具体的厚度,比千尺还要深。既看得见,又有厚度,抽象的感情,就变成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得到的事物了,自然真切,使人产生共鸣。
【思考题】:
1.这首诗写送行者,只说听见歌声,而不直写人;只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呢?
2.以景抒情,需要描写的事物很多。为什么李白偏偏选择“桃花潭水”?
-
《庄子·则阳》是庄子的一篇哲学文章,通过对“则阳”的讨论,探讨了人们对生死的追问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的综合分析,解读了庄子对生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庄子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法则,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天的昼夜交替,他鼓励人们要顺应自然、放下追求永生的欲望,珍惜眼前的生活,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这篇文章展示了庄子的独特哲学思想,对人们的心灵成长和人生追求都具有积极意义。庄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相郑伯如晋
-
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衣带无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下语文书人教版古诗词,内容包括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16首古诗,小学四年下册语文书6首古诗。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6首古诗。第1课:《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
-
古文·焚驴志 王若虚岁己未(1),河朔大旱,远
-
【注释】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亨:通“烹”。 藏:收藏。 【赏析】 韩信是西汉第一大功臣,他离开项羽,效力刘邦后,从定策汉中,俘虏魏王,生擒夏说,诛杀成安君,破赵胁燕,到东平国,南灭
-
【名句】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语出汉代贾谊《新书·大政上》。做臣子的,把使老百姓富裕快乐作为功劳,把使者百姓贫穷痛苦视为罪责。说明为官者应当为民着想。
-
长干行①·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②。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