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捷智部总序》译文与赏析
捷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译文】
冯梦龙说: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时正是百年的开始。尤其在事物突变时,形势的发展就像大火大风一样一发不可收。愚昧的人面对这种形势,往往会遭受其害,而稍微明智者则能远离灾害,但也会庆贺灾难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而已。掌握其中规律的人,必能把风挡回去,把火灭掉,即使面对能拔掉大树的风,能燎原的火,也不会惊慌,相反正好可以施展其才智。这如同以一里路程跑步为例子,先到后到相差的虽然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十里百里的长路累积下来,差别便大了起来。更何况智者和愚者的智力差别,不止千里万里。兵法说,用兵之道,只听说过虽然笨拙,但也要抓紧速度的,却从未听说因为灵巧而不妨行动迟缓的。速度快而不灵活,时间一长就越显笨拙了。正像把一坛美酒摆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痛饮大醉,其次的人也还能分到几杯,至于最后来的人便只能口干舌燥地返回去。满树的叶子你要一片一片来摘,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夜之间叶子全部掉落,这就是天地造化的速捷。人若能如此敏捷,他就能应付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只有真正智慧的人才可能做得到。唉!变化的事物是不会停下来等人想办法应对它的。天底下没有聪明而不敏捷,敏捷而不聪明的人!
-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出处】唐王维《西施咏》。 【译注】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全诗】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
-
作者: 张增坤 【本书体例】
-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
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谗言风雨过,瘴疠久亦亡。两俱不足治,但爱草木长。草木各有宜,珍产骈南荒。绛囊悬荔支,雪粉剖桄榔。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舂为芡珠圆,炊作菰米香。子美拾橡
-
晚泊浔阳望庐山 年代:唐代作者: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作者简介
-
古文观止·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
-
对我这样一个从未踏足青海这片土地、从未见过一个藏人、从未遇到一个藏汉译者的人来说,龙仁青身上的异质性太显而易见了。“下个月有个龙仁
-
从哭李来伤道气,自亡元后减诗情。金丹同学都无益,水竹邻居竟不成。月夜若为游曲水,花时那忍到升平。如年七十身犹在,但恐伤心无处行。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以药术为事,与故京兆
-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
-
瑞鹤仙 陆淞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①,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荆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