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说玉》经典散文全集
说玉
玉是什么?
字典上说它是一种矿物,质地细腻而有光泽。
但玉又不仅仅是一种矿物。矿物有许许多多,人们不是对所有的矿物都怀有对玉那样一种感情,我自己虽然和玉没有什么特别的缘分,没有用心收藏过玉,更没有特意地了解过玉,但我却感受过许多人对玉的敬仰心态。他们对玉的呵护倍至,他们对玉的情感投入,让我惊奇,更让我感动。不是因为玉的价值连城,同样昂贵的黄金白银甚至钻石都得这样不到的尊重,也不是因为玉的光彩美丽,世界上光彩美丽的物质比比皆是,但是它们永远不能像玉那样走进人的心灵深处,与人结缘,与人为伍,与人连成一种不解的情结。
这就是玉。它既是一种普通的物质,又不是一种普通的物质。
我知道许多人和玉有缘,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玉的美好的传说和故事,本来我自觉与玉无缘,总觉惭愧,但是渐渐地我感受着大家的感受。听了他们的故事,我心动了,我神往了,忽然就觉得,我原来和玉也是有缘的,虽然我手头无玉,但我心里有了玉,至少,我知道了玉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我也知道了玉在我心中的位置。
记得有一次陪外来的客人吃饭,当时因为有规定,中午不能喝酒,少了酒,这顿饭就吃得有点沉闷。后来不知是谁先开了个头,谈起了玉,先是他从自己的颈项上摘下一块玉,大家轮番观赏,一一小心传递,有懂的,有不懂的,有半懂不懂的,个个争先恐后,还发表感想,而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无论是懂还是不懂,大家都颇有兴致。有一个人还当场从口袋里摸出了放大镜——这是专门为鉴定玉而准备的工具,这已经够令我惊讶,接下来的事情就更让我目瞪口呆了。接二连三的,在场的人几乎人人身上都能掏出一两块玉来,几乎掏出玉来的人,人人都能说出这块玉的来历,几乎这些来历,个个都是神奇而令人向往的故事。即使有个别人身上没有玉,但他也能说出关于玉的一二二四五。于是,这顿本来与玉完全无关的宴请,最后变成了玉的专场讨论会,大家兴致勃勃,情绪高昂,以至于有两位客人,当时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化言论为行动,提前退场了,说是要到本地的古玩市场去看玉了。
我感受到了玉神奇而巨大的魅力,内行说玉,外行也说玉,玉已经把人给玉化了,他们成了我眼中的“玉人”。当然,对于玉的了解和感悟,我连一点皮毛也没有沾及呢。对于玉的丰富的内涵和深奥的文化,我更是摸不着边际,但是玉的灵性多多少少感染了我,让我开始关注起这些“玉人”来。在以后的某些饭局聚会或旅途中,我仍然常常听到关于玉的谈论,从来没有人会对其他有形的物质的东西如此投入,从来不会有人把戴着的金项链或钻戒拿出来给人欣赏,也不会有人把银行卡从钱包里翻出来,谈车说房也都是有限度的,唯有玉,不断地有人谈,有人展示,不断有新人加入“玉人”队伍,恐怕很少再有什么东西会如此普遍如此普及地随时随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
这是自古以来我们对玉的认识和评价,对玉的品格的认同,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对玉的赞词:玉洁冰清,玉容花貌,玉骨冰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玉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它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于人的心灵间,它在现实中可以待价而沽,雕琢成器,它在人的心底里永远无形无价。
-
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鳃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
-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丁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 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 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 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 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辛渐:诗人的朋 友。
-
张九龄请斩安禄山李太白醉挑杨玉环张九龄至今仍是岭南人的骄傲,当上宰相,可以说是岭南的破天荒,而且这哥们还会相术,一早料到了安胖子
-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出处】唐杜甫《 宿府 》。 【译注】家乡的音讯早已断绝 在这连年的战乱, 关塞重重,满目萧然, 更增添返乡的困难。 【全诗】 《宿府》 .[唐].杜甫 清秋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述而》,重道立德类名言
-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
-
《牡丹·题开元寺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徐凝此花
-
作者: 李密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