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口味》经典散文全集
口味
我吃东西不挑食,除了特别辣的不能吃,其他都无所谓,好的差的,都能应付些许。一般别人能吃的东西,我也能跟着吃。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那份胆量和勇敢,只会做一些人云亦云的事情,跟着人走便是。但这并不说明我没有自己的爱好,以我自己的爱好,我更愿意吃一些口味比较淡的食物,酸甜苦辣,都不怎么稀罕,没有感情,如果能够不吃酸甜苦辣,我当然不会去自找麻烦。
于是家里做菜,也尽量朝我的口味上靠,能清炒的就清炒,能清蒸的决不红烧,汤尽量做成清汤,少加杂货,面也尽量做成光面,不加浇头,少许放盐,这倒比较符合养生之道呢。其实也并不是因为养生之道,完全是因为习惯,因为口味。
到北方吃饺子,我不习惯蘸醋,别人看了也不习惯,说,不蘸醋能吃出什么饺子味来?大有被我糟蹋了大好饺子的意思。但是,若以我的实践经验来说,蘸了醋不就吃了个醋味么,还有什么饺子味呢?当然,也只是心里这么胡乱想想,并不敢说出口来,完全没有任何理论根据,没有一点点能站住脚的道理。常常在某一次的宴席上,上来一道甜点心,便会有人关心起来,道,你是苏州人,喜欢吃甜的,来,多吃点。动了筷子夹过来,堆在你面前的盘子里,我真受之为难,却之不恭。苏州人中也许喜欢吃甜食的不少,但是我不在其中,大概也算是比较特殊一些吧。其实,像酸啦甜啦什么的,虽然兴趣不大,但多少也能应付一二,我最怕的是辣。开会到成都,到重庆,到武汉这样的地方,可是苦煞了也。辣过中午辣晚饭,好容易忍饥挨饿到第二天早晨,想早上的点心总不该再辣,谁知竟也无一例外。别说馄饨面,连糖包子也是辣的,真正是辣遍天下,辣贯昼夜。终于在某一顿席间,上来一道东坡肉,不顾风度,不讲规矩,便狼吞虎咽,引朋友们大笑,吃过之后,居然仍是一嘴的辣味,不知何故了。
就这样长期的饮食也许养成了人的某一种性格,或者反过来说,是人的某一种性格决定了人的口味。我的为人处世,一般比较清淡,便爱吃清淡之物;或者说,我吃多了清淡之物,人也便变得清淡些。究竟何为因,何为果,我自己是说不清楚的。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因果,也许根本因果就没有必然的规律呢。
常常看着别人吃辣不寒而栗,看他们被辣得大汗淋漓,张大嘴倒吸冷气,狼狈不堪样,常常想,何苦来着,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和朋友聊天,不知怎么就说到一个话题,我说我看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对权利这东西那么热衷,怎么争斗也不肯放弃,看他们累的,我觉得挺可怜。朋友看了看我,笑道,这就像吃辣的人与不吃辣的人,不吃辣的人,定然不知道辣的美味,觉得吃辣的人完全是自找苦吃;但是从吃辣的人看来,人生若是没有辣这一味,那将是多么乏味,多么无聊,多么空白。人在与人争斗之中会有许多别人难以体会的滋味和感受。
原来,当你可怜别人被辣得狼狈的时候,别人大概也在可怜你的淡而无味呢。
-
怅望东陵道,平生灞上游。春浓停野骑,夜宿敞云楼。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眼前今古意,江汉一归舟。
-
【原题】:数日前伏蒙吴先生留饮旋辱尊什喜某之来谨依严韵奉献
-
一 来赣州之前,我竟然不知道郁孤台就在赣州。当然,我知道郁孤台。 在汉语文学世界,凡知道辛弃疾的人,大都知道郁孤台。他那首
-
《梨花》咏梨花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描绘
-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清晨,我上山砍柴,走进了青崖岭,走着走着,来到了三岔路口,前面有三条路通往三个不同的方向,我停下来了。很多时候,每
-
诗从自己的行程写起,天还没有大亮就趁着月光从云阳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到达朱方,按这两地相距甚近,根本用不着花一天时间,所以这里言外显然是要说自己在途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呆在庐陵王墓下(刘宋皇室的陵墓都在朱方的郊区)。诗人对这位不幸遇害的少年王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出处】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 【意思】我的家书应该寄向那里?北去的归雁呵,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全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35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众认同与完善发展(徐斌著,人民出版社,29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56元)△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出发,
-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