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张清华《说老车》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张清华《说老车》

老车不是一台车,而是一个人,一个妙趣横生的人。老车名延高,是个官儿,不小的官儿,一个副省级城市的纪委书记——专掌生杀予夺大权的。但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什么官气和杀气,而是一团机灵和和善,一团率真和质朴,不带半点儿狡黠和世故。别的圈子里的人叫他什么,我不知道,诗歌圈子里,年纪稍长的人当面叫他老车;年纪稍轻的人,背地里也叫他老车。

老车长了一副匀称的身材,个子不高,但却精干。关键是,这长相很有来头,一头浓密的卷发,一双黑亮的大眼,一双黑重的卧蚕眉,骨骼清晰,虽刮得干净,但看得出是浓浓的络腮胡须,表情是如此丰富和有感染力。通常来说,卷发易脱,到中年后便会稀疏难当,不免谢顶,地方支援中央云云,但老车却是硬实实的一头卷发,有弹性的,不见半点儿颓势,且不见半根白的。见人先笑,一脸的天真和善意,一点儿不像个官儿。因为一般有权力的人,眼睛总是迷离和苍茫的,不会认真地盯着普通人说话,以显示高深莫测和鄙睨众生。而老车却不,他喜欢看着人说话,那双罕见的黑眼睛里,正不知藏着多少洞世观人的秘密。

当然,老车肯定有另外一个频道,坐在诗歌圈子的会上时,他让人感到亲切又单纯;但若是坐在纪委书记的台子上时,他自然也应该有令人畏惧胆寒的一面,要不然人家怎么坐到这样位子上的。我心里想,假如我是个贪官,见了他就不会这般如坐春风了,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很早的一次见到他,我脱口问他家是不是山东的,他说是呀,你怎么知道的。我其实就是凭直觉,因为记忆中有一位朋友姓车,是胶东人,遂随口一问。哪知偏偏他也是胶东的,生于莱阳。便知道,他的这一车姓是属山东的一脉。但他告诉我,据他个人考证,他的祖先应该是鲜卑族人,是来自北方胡人的汉化。

这当然也印证了他长相的奇异。我查了一下资料,果然,魏书·官氏志说,有河南车姓,源自鲜卑人,北魏时改车氏、车非氏为车姓;魏书还载,西域车氏,本车师国胡人,以国为氏。这里说的河南,应属泛指,自然也应是包括山东的这一支。不过,此也就是一说而已,现今的中原人士,哪个敢说自己是纯然的族人,而不是大融合的结果?

老车好朋友,这点尤像是山东人的后裔,有朋友来了,凡跟诗歌沾点儿边,他就好生相待,再忙也要抽时间见一见,喝杯茶或者吃个饭。喝茶吃饭都是自己掏钱,在小店吃,吃得时候很投入,高兴了还要多喝几杯。喝几杯后,就开始谈诗了,谈他最近的所写与所想,或哪儿哪儿的逸闻,样子又天真起来。

老车是个才子,很多方面都是自学成才。十几岁当兵,上没上大学我没问,估计不太像是科班出身,但读书之多却令人吃惊。他自己说每天四点多起床,开始读书写作,我原是不信的,觉得那样一个忙人,担任要职,官场上该有多少事啊,但每每见到他的作品——有诗,有散文,据说近期还在写小说——就感到诧异,如果不是有比别人凭空多出来许多时间,怎么可能写出那些东西?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收到他从微信圈子里发的“微言心录”,方才相信,他真是夙兴而夜不寐。

哪来的这么大的精力?是有锻炼身体的秘诀不成。前两天他来京开会,有机会匆匆见了一面,严寒之中他竟只穿了一件单裤,白衬衣外加了一件薄薄的防寒服,令人讶异竟有如此御寒能力。便问他冷不冷,他笑着说,不冷啊,你看我这还出着汗呢。遂追问有什么秘籍?游泳?说不是,跑步?不是,练武?又摇头。最后是笑答曰:有异功也。他演示了一番,晚上不晚于十一点必须要睡觉,早上四点半左右醒来,先用两手梳挠头部三百下,再顺时针逆时针先后揉腹部三百下,然后再上下搓揉腹部两侧三百下……此法唤作“加温”——通过自我推拿,使腹内的生命元气活跃起来,便会四体温热,生发出无限的精力。我听了愕然,一直想效法试试,可是每天醒来时却是懒而怠惰,从无耐心真正演习过一遍。

老车写诗这件事,也颇有戏剧性。窃想其早先可能是属于偷着写,写着玩的,偶尔在什么场合拿出来一试,便有喝彩声,有友人撺掇多写,写着写着便五迷三道地上了路。此过程如同上贼船,上来容易下来难,一发便不可收了。写着写着,竟写出个鲁迅文学奖来。说起这奖,对老车当然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在政界做事,做到这样位置,写诗得奖对仕途肯定是没什么帮助的,搞不好还会帮倒忙。整日价和一帮文人唱酬,难免沾染些儿女情长的意绪,那如何是好。况且,还有好事者要借此做文章,弄出来个“羊羔体”事件,一时间使他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若说这事儿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栽”了,因为只要身上沾点儿什么腥膻,有个把污点儿,在这网络时代哪经得起“人肉搜索”,火上炙烤的折腾,何况仇官仇富,在中国也是个传统,眼下更有些天然的合理性。但老车却什么事儿也没有,身正不怕影子歪,见人乐呵呵地先说这事,一脸的天真,仿佛是件喜事。

经了这件事,其实更证实了老车的人品,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诗写得好坏,自有行家和读者品评,该不该得这个奖,也是见仁见智。但对于老车来说,从写作中获得了快乐,也见出了他作为常人的放松——何以见得纪委书记就得只说官话?所以有人问我,让我谈谈对老车诗歌的看法,我便说,他得奖这一届,我不是评委,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老车的诗我是喜欢的。他被拿来恶搞的那几首,其实是很放松和有点诙谐的诗,假使放在普通人身上,你不会质疑,放在老车这里,你便认为不妥,恰恰是表明了我们读者身份意识中的一个误区。老车在写作时将自己当作一个完全的普通人,不是恰恰表明了他心态的健康和正面吗?怎么没有人从这方面去理解呢?

说老车的诗,不是文本的重点,一直想认真系统地读一读他的诗,写一点儿感想,但一直没有机缘。但说到老车作为诗人,又不能不说几句关于诗歌的话。不论他的身份有几重,他骨子里总透着一股不俗之气,只是并非那种怀疑论者,悲观论者罢。他是那种内心充盈着达观和洞彻、智慧与了悟的诗人,所以总能心气平和又机警旷达;诗中所表现的,亦不是绝望和灰暗的东西,而总与生命感悟、人生智慧、甚至读佛悟道的心得连在一起。从风格上说,跳脱诙谐、轻逸通脱,应该是他的主调。

过于直白和略显诙谐的、“贫”了一点儿的,其实在他的诗中只占很少的比例,暴露的其实是他的天真。但实在说,老车的诗是很多面、也很有意蕴和味道的,并不止于自说自话,有时他还会写对话性很强的诗,是与读的书、与书中的人的对话。比如2009年版的温暖中就有很多。其中他写读宋词的感觉,读红楼、读古书的感觉,写得古意苍茫,语言也典雅得一塌糊涂。

罢了,罢了,如此一说又成了陈腐不堪的评论了。从现代诗的角度看,谁也难以做“一首诗的诗人”——意思是说,不会有那么一首诗,可以完全地反映出一个诗人的丰富性;反过来说,一个诗人必须要通过尝试各种风格的建立和互补,才能确立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多面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一点儿俏皮的、诙谐的,甚至是贫嘴的和无意义的,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末了,我还是引一首老车自己的诗来作结。这首诗是叫作如梦初醒,我猜想是写他走上了诗歌这条路的心得,看样子他一点儿也不后悔,非但不后悔,还觉得是走上了正途,你看是不是固执得可以。

灯花开过千年

没来一只蝴蝶。我侧身于旁

和花朵眉来眼去,脉脉两情难诉

多厉害啊,一起笔就有如此丰赡而深远的禅意。仿佛前身后事,集于眼下,一时化作了一世。“笑是演戏,哭也是演戏/我知道风流倜傥只是镜前的扮相/其实骨头里爱惜羽毛/把一寸名声活得比自己累//每日承欢侍宴,看花开花落/还要高瞻远瞩,用多余的目光关心世界/结果心猿意马,事倍功半”……这大约就是一幅不无调侃的自画像了,有蹉跎的感叹,有些许的自嘲,但更多的是率真的袒露,和洞悉的了悟。看来,这世俗世界的扰攘繁华真非老车的真心所愿,他是在人生的中途如梦方醒,爱上了这思想、形象和文字的活计——“静下来,潜入镜湖/吞服那片被水熬制千年的皓月/细寻前迹,如梦初醒”——

我多像一条鱼,鳞光闪闪

把天外的月追了一生,除了空空还是空空

既负江山,又负美人

仿佛是老庄周梦迷蝴蝶的又一版了,多么富有哲理和禅意啊,读之让人百感交集,有万千说法,又尽在难言之中。这是诗的佳境了,谁敢轻视?

猜你喜欢
  • 《载驰》原文与鉴赏

    作者: 贾笃岐 【本书体例】

  • 沈启无

    沈启无《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散文卷》收录有沈启无三篇文章,《无意庵谈文》《六朝文章》《南来随笔》。老派文字,充盈着学识与风雅,旧景

  • 僧服

    东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时间、地域的跨度和宗派的不同,僧侣的服装发生了很多变化。 僧服,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法服和常服两大类。根据佛教最初的

  •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戴复古《满江红》鉴赏

    满江红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 唐宋词之向子諲《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卜算子》 中秋欲雨还晴,惠力寺江月亭用东坡先生韵示诸禅老,寄徐师川枢密。 ① 雨意挟风回,月色兼天静。心与秋空一样清,万象森如影。 ② 何处一声钟,令我发深

  •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注释、译文和评说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① (《礼记》 ) 【注释】 ①乐(lè)其心:使其心乐。 【译文】 “孝子赡养父母,就是要让他们高兴、精神愉快,不违背他们的合理心愿。” 【评说】 有一位大师说,

  • 元始天尊

    《真灵位业图》: 玉清三元宫。上第一中位: 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 第四中位左位第四: 元始天王 (西王母之师)。 《隋书·经籍志》 四: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

  • 萧察《咏百合诗》咏百合诗赏析

    《百合·咏百合诗》咏百合诗鉴赏 萧察接叶有多

  •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全诗鉴赏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 王维《韦给事山居》全诗赏析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