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太行山的笑话》随笔
太行山的笑话
中国山多,人也多。若问全国多少亿人最熟知的是哪座山,那一定是太行山。因为“天天读”过“老三篇”,都知道有一座太行山挡路,自己的任务就是“每天挖山不止”,以期“感动上帝”来把山搬走。虽然太行山至今仍巍然不动,山名却早已“深入人心”,加之我们在太行山上一唱好多年,谁还能说太行山的知名度不高呢。
现在我再锦上添花,来讲一个太行山的笑话,却是从前人笔记中看来的。为了讲它,先还得讲一讲汉字。汉字的特点之一便是多音多义。比如说“大”字,它既可以读“瘩”(大小),又可以读“代”(大夫),又可以读“泰”(大极)。又比如说“行”字,它既可以读“形”(进行),又可以读“杏”(品行),又可以读“杭”(银行)。这在口头上谁都分得清,望文生义时却不免夹缠。尤其是读“泰”的“大”,后来都写成“太”了,在古时却“大太不分”,更容易混淆。于是便引出了这个太行山的笑话。
说的是有主仆二人出外旅行,行至大山前,见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大行山”三个字。主人十分高兴,大声道:
“今天见到太行(杭)山啦!”
“老爷您认白字了。”仆人说:“这碑上刻的明明是大行(形)山,您怎么认成太行(杭)山了啊?”
主人见仆人无知,便告诉他,这里本来是太行(杭)山,碑上的“大行”二字应该读“泰杭”。仆人却坚持说是“大行”(形),认为主人认了白字不服输。后来主人有点生气了,仆人便说:
“何不干脆找个本地人问一问,如果真是太行(杭)山,我宁愿老爷扣掉我一吊钱工钱,算是认罚;如果是大行(形)山呢,您便奖给我一吊钱去喝酒,好不好?”
主人见仆人又蠢又倔到了这样的程度,反而转怒为笑,便答应了他。正好路边有一处学堂,主人心想找读书人问问更好,便带了仆人进去,见到一位教书的老先生,便要求在学堂里稍事休息,随即向老先生说明原委,请他裁判。老先生听后,笑呵呵地指着仆人,对主人说:
“您就赏一吊钱给他吧。”
“如何,我说的不错吧!”仆人快活地叫了起来,立刻向主人讨了一吊钱,兴致冲冲地买酒喝去了。仆人一走,主人便埋怨老先生道:
“您是读书识字的人,怎么也跟着蠢奴才说话呢?”老先生一直在笑着,听主人这样一说,笑得更厉害了,回答道:
“您也真是的,输一吊钱算什么,让这蠢东西一世不认得太行山,岂不好么。”
这则笑话,我所见最早的文本,在宋人李之彦东谷所见中。明人赵梦白笑赞,清人金埴不下带编,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均有记述。清人重考据,对笑话也要来认真,不下带编引资暇录云:
太行(杭)本俗称,当以太行(形)为正。山海经:“太行(形)山,一名五行(形)山。”列子直作“太形”,则形乃本音也,知之者鲜矣。
两般秋雨庵随笔文笔颇佳,也举山海经列子为证,说:“此仆之考核,胜乃主多多矣。”
此类考据文字,读来均不免有买椟还珠之感。到底是行还是形,专门家也许可以去讨论。使我这种不搞学问的普通人觉得有趣味的,却是学堂老先生最后说的那句话,而以赵梦白的文本最为隽永:
你输他一次东道不要紧,让他一世不识太行山。
梁绍壬的按语也很妙:
老儒之言,甚有意味;盖有真是非遇无识者,正不必与辨也。
在我们一生中,硬要将太行山叫做大形山的情形,恐怕也见到过不少回吧。将遍地碉堡的小叫化国称为“社会主义明灯”,将考场交白卷的考生称为“学习模范”,如今拍了去夺奥斯卡奖的影片,又将焚书坑儒杀人万千的暴君称为“护国护民”的“英雄”了。当一阵风压倒一切时,吾侪小民还敢“与之辨”吗,也只能“让他一世不识太行山”,去他妈的算了。
好在太行山仍巍然不动地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上帝却如尼采说的那样“死掉了”。山本来是移不开挖不动的,移山填海,无非梦呓,何况并没有什么愚公真去挖过一锄头。
(二零零三年八月)
-
太子洑落日望水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涨。复此沧波地,派别引沮漳。耿耿流长脉,熠熠动微光。寒鸟逐查漾,饥鹈拂浪翔。临泛自多美,况乃还故
-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出处】唐杜甫《 狂夫 》 【意思】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
-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外养物不
-
吃老豆腐的童年我成长的环境是穷苦的,但因为有母亲的爱,我又是幸运与幸福的。在我的记忆里,我还在梦乡母亲就起床磨黄豆了,我们家靠卖豆
-
此文叙事简单,议论自然,且颇多转折,议论、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是欧阳修记事类散文的传世名篇。
-
赦恩为害赦恩为害 【原文】 赦过宥罪[1],自古不废,然行之太频[2],则惠奸长恶,引小人于大谴之域[3],其为害固不胜言矣。唐庄宗同
-
塘上行甄宓【原文】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1]。傍[2]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
-
浪子: 指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语出《宋史·李邦彦传》:“拜少宰,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意为李邦彦担任宰相时,在事业上没有什么作为,只是阿谀顺从,巴结谄媚,占个官位而已,
-
【名句】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语出《礼记·曲礼上》,到一个国家要了解其法令所禁止的事,到某一都城要知道其习俗所不允许的事,到别人家去,要问其家中所忌讳的事。竟:通“境”,国家的疆界。禁:
-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