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绽放的时候》王常玉散文赏析
梅花因在农历腊月春节前后开花,故古人把她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过去有一副对联:“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杏李春风一家”,其中的“梅”说的就是梅花。可这么些年来,无数次从电视上、书画作品中看到过梅花,但从没有看到过现实中的梅花。
我原先工作过的地方附近有个龙泉镇,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花卉之乡”。近几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升温,建了个万亩腊梅园。有一年“三八”妇女节,随单位优秀女工代表去那儿看了看,只可惜去晚了,只见到了那满山遍野的梅花树,而梅花已凋谢了,有的已干死在树上,有的落在了地下,没有看到盛开的梅花,觉得颇为遗憾。前年冬天,我与记者站的人说现在已到腊月寒冬,想必万亩腊梅园的梅花已经开了吧,不知谁说了句要不咱们去那儿看一看,得到大家异口同声的响应。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大家来到了腊梅园。可惜去早了,一簇簇的梅花树上只长出了花骨朵,没有一棵开花的。大年三十下午,我带着孩子在小区游乐场玩,突然在游乐场后面的花圃里看到十几株树,有的已长出花骨朵,有一两棵树上已开出黄色的小花。联想到我在万亩腊梅园看到的已经调谢的梅花,我断定这就是我寻找了多次而没有见到的梅花。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苦苦寻找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即使在你眼皮子底下,因为你不认识,往往多次与你擦肩而过;而当你不去寻找的时候,它却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有一种“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
记得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到,下雪了,宝黛钗云等人在赏雪作诗看梅花,不知谁说了句“栊翠庵的梅花开得更艳”,但谁都知道,栊翠庵主人妙玉自来清高,谁也摘不来,于是大家央求素与妙玉关系密切的贾宝玉去摘一枝来让大家欣赏,妙玉也真给宝玉面子,不一会儿就摘来一枝红梅来。当时85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就有这个镜头,贾宝玉摘来的就是红梅。歌曲红梅赞中就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说的也是红梅。可惜没见过。
小时候在课本上学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和后面附录的陆游的原词,感觉那是两种风格的作品,前者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而后者是一种消极的、自然心态的流露。其艺术价值孰高孰低,我们暂且不做评论,但这两首咏梅词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传千古。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陆游的咏梅词,它道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岁寒而开的本性。“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语道破梅花的真谛。
正写着,突然觉得有点冷,不知谁喊了一声“下雪了!”,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漫天的雪花从天空飞舞着飘落下来,这是春节以来的第一场雪。我顾不上寒冷,跑到小区的花圃里又一次近距离观赏起了“只有香如故”的梅花。
-
王士祯·真州绝句《其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注释】 1.本篇写江岸上的景物和渔家的生活。 今译 江岸一带,多是钓人居住, 柳陌菱塘,掩映稀疏。 最美
-
【名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与译文]此写秋江行舟的感受:江水在重重叠叠的青山中盘旋曲折,似乎已到尽头;然而峰回路转,忽然看见千帆点点,忽隐忽现,由远而近。诗句突出主观心境,叙述曲折,
-
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名句】神清志平,百节 ① 皆宁,养性之本 ② 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 ③ 也。 【注释】①百节:人体的各部分组织和器官。②本:根本。③末:不重要的东西。 【释义】精神清爽情志平静,则人
-
【名句】东隅已失,桑榆非晚 [注释与译文]东隅(yú),日出处,喻早年的时光;桑榆,日落处,喻老年的日子。早年的时光虽已逝去,未来的日子还可望有成。语出《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
-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名篇。全诗描绘了登上幽州台,俯瞰群山和辽阔平原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独特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有限的感慨,以及对永恒和不朽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在描绘自然景观上独具匠心,同时也表现出了文人对于人生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怀和精神追求。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扶桑》咏扶桑 扶桑,一作“佛桑”。锦葵科常
-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古代的题画诗形式固无大异,但手法却不尽相同。它们有的点墨传神,渲染画之意境;有的侧面落墨,暗示画之所藏;有的借助寓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出处】唐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意思】野竹分开了如纱的青霭,飞泉如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士何处去,我独自倚靠着松树,排遣那无
-
君有江南行,为君歌以喜。龙盘山万曲,练静江千里。江山不可空,台星照吴中。古来王谢地,今有周召风。而间杨与郑,万丈光相映。煌煌聚宰府,金陵一何盛。此去知已贤,雅客情无边。白云起江树,明月逐江船。云月共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