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羊脂玉》
石头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能够看见它们身体的纹理、大小形状,但我们感受不到它们的呼吸,更不懂它们的心灵。它们是最为古老的生物,也许因为太过于古老,便不与这个世界的生命,尤其是人类,作任何交流。
譬如羊脂玉。
今天的人常说,人们之所以戴玉,是因为玉能养人。如此说来,玉是有生命的。而玉就是石头,所以说,石头亦有生命。
羊脂玉的传说颇多。比如远古时期,处女们在月圆之夜赤裸下河,用赤足逐一踩河中石头,如果踩到羊脂玉,她们的身体便会有感应。古人将其称为 “踩玉”,今人找玉挖玉则叫“釆玉”,是古代踩玉一说的延续。羊脂玉为珍贵之物,然而羊脂玉不易获得,古人早就对釆玉有一说法:“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可见要想得到羊脂玉,需要拿命去换。
另有一说,对着太阳验玉。羊脂玉因为颇像羊的脂肪而得名,最简单的检验办法是,将其举起对着太阳,可看出其质地变得透亮,像是刚割开的羊肉脂肪一样油腻、温润和洁白。好的羊脂玉本身带有油脂性,埋于土中成千上万年,也不会被污沁。
最早记载羊脂玉的是 史记:“于阗以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多玉石。”于阗即古代和田,那时尚无羊脂玉一说,但司马迁在书中所提的“玉石”是笼统说法,泛指于阗所有的玉,亦包括羊脂玉。另有一个说法:“玉在山,则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在十二木卡姆中,有这样一段歌词:“黎明的晨风将你的芳香带给了我,在这世上我未得到你,和田的美玉对我有何用?”
新唐书记载的羊脂玉一事,不但有详细的数据,而且还引出一个故事:“德宗即位,遣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于阗。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带胯三百,簪四十,奁三十,钏十,杆三,瑟瑟百斤,并它宝等。”这位叫朱如玉的官员,任务完成得不错,但他压不住内心涌起的热流,遂偷偷挑出几件玉石装进了口袋。纸里包不住火,他私吞皇上玉石的事终未隐瞒过去,德宗大怒,将他削职流放到了恩州。在这件事中,朱如玉为玉所痴,忍不住丧失了道德,是因此载入史册的第一人。
另有一事,元代丞相伯颜有一年至于阗,其时,于阗人正在凿井,伯颜喜热闹,便去看。于阗地处沙漠,凿井着实不易,劳作者皆一脸期待神色。
忙碌的人群突然骚动,有一人大叫,挖出一佛!人们围过去细看,是一玉佛,高三四尺,色如截脂,照之可见筋骨脉络。伯颜认为神奇,便让人们将玉佛进贡朝廷。后于阗人在那大玉佛旁边,又挖出一段白玉,高六尺,阔五尺,长十七步,因为太重,无法移动。于阗向内地王朝多献玉佛。东晋时,献玉佛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那般大玉佛,是其时“三绝”之一。梁武帝大同七年,于阗向南朝皇帝献玉佛,其玉光闪烁,令朝廷大殿熠熠生辉。好玉雕大佛,得之者,非富即贵。只是那挖出玉佛者,默默转身,又去凿井。
玉来玉往,留下诸多趣事。譬如一人盖房,从河滩拉来一堆石头,用毕剩下几块,遂弃之。有一闲汉乱转,见那石头隐隐有非凡质地,抱去找人一验,是一块羊脂玉,转瞬暴富。
另一人到昆仑山釆玉,突遇雪水,又淹又撞,待落在平坦处,已几近毙命。待醒来,感觉近处一块石头,沁出非同一般的感觉。他一喜,遂趔趄着抱回那石头,懂行者一看,惊呼是上等羊脂玉。
羊脂玉仅出新疆和田,很多人将其称和田玉,但和田有很多种玉,羊脂玉便常常因叫法混淆于其他玉,或其他玉跟着羊脂玉沾光,其价值被提升几十个档次。
我1993年在和田一家玉器店看中一块羊脂玉,当时的价格我也能接受,但一位战友却因不能断定那块羊脂玉是“籽玉”还是“山料”,与店主争吵得难以罢休,最后导致我没有买成。
如今我已弄清楚籽玉和山料的区别,亦坚信只要是羊脂玉,不论籽玉或山料,其实都是好东西。但是为时已晚,我当时看中的那块羊脂玉,不知已被何人戴在身上。
其实不难分辨,籽玉就是被雪水从昆仑山冲下来,沉浸于河中,被人们从中捞出的玉。而山料则深埋于山石和深土中,雪水奈何不了它们,须人工深度开采才可得到。
据史书载,自春秋战国至元代之前的羊脂玉,均是从河中采集的籽玉。自元代始,籽玉越来越少,人们便上昆仑山采集山料;到清代,籽玉逐渐稀少,遂大规模采集山料。
如今在和田多地,都有玉石巴扎,卖玉者多为当地农民,他们衣着简单老旧,怀抱一块石头(好玉外面都有一层皮,酷似石头),你若询问价格,他报出的价格少则一二十万,多则一二百万。不仅如此,整个巴扎上都是几十万或上百万的交易声,听得人不知身处何地。有一人看一小男孩的玉石时间太长,被那小孩缠住非让他买不可。那人说,不买,你的玉是假的。那小孩马上不高兴地说,我的玉是真的,你认不出来,你的眼睛是假的。
有一小姑娘守着玉石摊位,到了中午她饿了,他父亲拿出二十元钱让她去吃过油肉拌面,但犹豫了一下抽回五元,让她吃家常拌面即可。他面前的玉石价格不菲,却为女儿的一顿拌面那般计较,说到底还是穷人。
羊脂玉珍贵,却更容易让人疯狂。有一年报纸上登一消息,说有一人从和田购得一块十余吨的羊脂玉山籽料,摆在乌鲁木齐市的华凌玉石市场等待估价。我好奇地去看,市场内却无一人知道有其事。另一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更为夸张,说一人在昆仑山发现了一块百余吨的羊脂玉山料,因太大无法运出山,正在办理申请修路的手续,欲在修通路后,将那块羊脂玉山料切割成块运到和田。后来不见那件事的后续报道,想必又是假消息。
我2002年底在和田有一段玉石历险记。那一年我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当时有两个选择。其一,按照国家转业干部政策,等待在乌鲁木齐安排工作;其二,不要工作,从部队拿一笔钱自谋生路。我那时三十出头,倾向于选择后者。一位战友与我不谋而合,决定开一家玉石店。我们听说和田有一批羊脂玉,便准备将其收购到乌鲁木齐转卖。到了和田后才发现那是一个骗局,我们及时退出,为这一行业的复杂和凶险而吃惊不已。因为失落,我们决定去昆仑山看看玉石矿,到了山上才发现我们再次误入歧途,那是一个黑矿,不但没有正当手续,其开釆也极不正规。我们因为车抛锚而滞留于山上,第二天听说警察要上山抓人,那矿主和工人一哄而散,很快便跑得不见了影子。我们没有食物和住处,起初也想跑,但又觉得一跑会更加说不清楚,于是便留了下来。出乎意料的是,警察管我们吃喝,让我们坐他们的车下了山。
如今每次听到人们谈玉,多与德品仁义等有关,于是便想起那年的经历,那件事让我明白,当老实人终究不会吃亏。
-
古文观止·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 左君未生,与
-
习以成性 ——住旅馆之三 出门住旅馆,其实和各人的心情、各人的习惯、各人平时对生活的要求等等都是有着些关系的。有的人异床失眠,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红绣鞋·秋日湖上 王举之 红叶荒林酒兴。黄花老圃诗情。 柳塘新雁两三声。湖光扶不定。 山色画难成。六桥风露冷。
-
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大年初一,就得到一本《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临末有“新年的梦想”,问的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和“个人生活”,答的有一百四十多人。记
-
【注释】 选自宋·苏轼《石钟山记》。 臆断:根据揣测而判断。 可乎:可以吗? 【赏析】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正月,苏轼由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移任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团练副使。三月文
-
有一个贵胄要出发到远方去,想从那里取得一个国家回来。在临行之前,他把十个仆人叫到面前, 交给他们每人一锭银子, 吩咐他们说:“你们去做生意,直到我回来的时候,再来见我。”这贵胄安排停当,便出国了。 事
-
会稽太守参政魏公〔2〕,作望海亭于卧龙之巅,率其属为歌诗以落成,录与书来,且使赋之
-
从诗的题目和诗的首联可以看出,李白是从南京市内一直将赵炎送到长芦渡口的。但从地理上看两地相距还是很远的,可见李白殷殷之意、依依之情。同时也说明长芦渡口在当时是沟通长江南北和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的渡口。 从第二联开始,李白连用三个典故
-
蟾蜍游于泱瀼 ① 之泽,蚵蚾 ② 以其族见,喜其类己也,欲与俱入月,使 ③ 呼之。问曰:“彼何食?”曰:“彼宅于月中,身栖桂树之阴,餐泰和 ④ 之淳精,吸风露之华滋,他无所食也。”蚵蚾曰:“若是则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