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蟾蜍与蚵蚾》意译和解说
——郁离子·鲁般
【注释】
①蟾蜍 (chan chu): 俗称 “癞哈蟆”,这里指神话中的动物, 相传月中有蟾蜍。泱瀼(yang nang): 水流的样子。②蚵蚾(he bo):类似蟾蜍的动物。③(qu qiu):似蛤蟆,居陆地。④泰和: 即“太和”,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宋张载用来形容阴阳二气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⑤泬漻(xue liao): 空旷清澈 (的地方)。⑥枵 (xiao): 空虚。⑦溷(hun): 厕所。⑧咍(hai): 讥笑。
【意译】
月中的蟾蜍有一天在微波荡漾的水泽中游玩,蚵蚾以同类身份拜见,蟾蜍非常高兴它和自己形貌相似,便想带它到月宫中去。蟾蜍派去叫它,蚵蚾问道:“蟾蜍吃什么东西?”答道:“它住在月宫桂树下,吃阴阳二气的精华,吸甘美的玉露,其他什么也不吃。”蚵蚾说:“像这样的话我就不跟随它去了。我生活在细流里,一日三餐吃得饱饱的,我哪能随它孤单地住在空旷冷清的地方,空着肚子吸风饮露呢!”问它究竟吃些什么,蚵蚾却不回答。向蟾蜍回报,蟾蜍让它去窥探究竟,但见蚵蚾在厕所里吞着蛆盐粪汁,填饱肚子,胀鼓鼓的走出来。回去报告说:“蚵蚾吃厕所里的蛆虫粪汁, 一天也不能缺这些东西, 它哪能随您上月宫呢。”蟾蜍不禁皱眉苦笑:“可悲呀, 我有何罪, 竟长得和这种东西相似!”
【解说】
古代箴言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而蟾蜍与蚵蚾同类,却难以相聚,究其原因,两者同“类”是表面的,其实品性各不相同。蟾蜍与蚵蚾的相遇场面,作者只寥寥数语,各自神情心态就跃然纸上。蟾蜍的喜悦和以礼相待,与蚵蚾的缺少教养——开口便问“彼何食”——形成鲜明对比。对比不仅表现在教养上,更表现在两者的生存方式和行为上,那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世界。作者以优美的笔调写蟾蜍的高雅廉洁:“宅于月中,身栖桂树之阴,餐泰和之淳精,吸风露之华滋。”又以嘲讽文字描写蚵蚾的污浊和贪欲,既形象又入木三分:食粪蛆饮粪汁的蚵蚾“满腹然后出,肭肭然。”蚵蚾并非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可惜他已满足于此,对月中的生活竟不屑一顾,沦落到这种地步已不可救药。
【相关名言】
败莫大于不自知。
——吕不韦
聪明的蠢才就是这样的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方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限于蚁冢的范围而已。
——俄国·克雷洛夫
-
《牡丹·酬胡三凭人问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元稹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向秀·思旧赋并序 余
-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欲夸剪刻工,故上朱蓝袂。我方执笔待,未敢书上瑞。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行当见三
-
洪咨夔《促织二首》 其一 一点光分草际萤,缲车未了纬车鸣。 ① 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 ② 【注释】 ①萤:萤火虫。缲(sao缫)车:缫丝用具,有轮旋转以收丝。这里也暗含“促织”的鸣声。纬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乌云翻,内容包括诗句“黑云翻未遮山”后面一句,诗句“黑云翻未遮山”后面一句,黑云翻末遮山将诗句用比喻句形式改写出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
-
【3355】说话的魅力:全新珍藏(〔美〕刘墉著,接力(南宁)出版社,39万字,2009年8月第1版,48元)△是关于说话技巧的四本著作的合集,包
-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注释】①李白:见《乌栖曲》。【诗本事】《秋浦歌十七
-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