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家住南黄海》孙陈建散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家住南黄海》孙陈建散文赏析

我出生在江苏如东一个叫栾庄的小村子。

在我的记忆里,10岁之前,同村发小一般都是在小村子里转魂,用“足不出村”来形容倒也恰如其分。如果要说出远门,那就是十里外的双甸街,最远的也就是二十里外的岔河街了。这出门的经历也是极少的,沿途所见,往往是一道道渠沟,一块块水塘,一条条小河,满眼是一幅幅平原水乡风景画。

听村里一位陈姓塾师讲,我们其实应该算是海边儿女——我们的东边和北边都是大海。

我多次向村里的长者请教海的大名,他们大多数说不晓得,少数人说是东海,但也不很肯定。

我听了暗暗起劲,东海里岂不是住着龙王吗?我们真的是东海龙王的邻居?

村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海船上下来的人,蹬着辆锈蚀不堪的自行车——那是被海风吹过被海水浸泡过的,走村串户地叫卖海货。春天里有文蛤和小春鱼,夏天里有长带鱼和“西施舌”,秋天里有腌制晒干的“茅草叶子”鱼,冬天里有鲜蛏干,都是上得了酒席的珍稀美味。

当然,这些珍馐满足了我的味蕾欲望,却没有能阻止我对大海的向往,反而把我挑逗得更加强烈。我经常做梦都想象着,我家东边的海是个什么模样?

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吧,我第一次坐公共汽车,随葛老师去县城掘港参加一个比赛。出发前几天,我就兴奋得难以入眠!有天晚上,我睡醒了,还打着手电筒跑去地里,问放水灌田的父亲:“掘港是座大海港吗?那里肯定有大海吧!”

“那里好像有,好像没有,1981年冬天出奇的冷,我在东凌海边上河工,手脚都冻麻了,总共6万多河工呢。”父亲回答得含混,就像没有回答一样,但我认定掘港此行一定可以会一会大海。

比赛结束后,我问老师可不可以去看大海?老师笑了:“这里是掘港,大海离这里还远着呢!”

“有多远呢?”我显得失望极了。

“向东到东凌可以看到,向北到长沙也可以看到,但要走几十里路呢!”

初中时,我读到了鲁彦的听海、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杨朔的雪浪花,这一篇篇美文唤醒了我对大海的向往。我好想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夏夜,驾一叶渔舟,在大海上枕着波涛,仰望星空,侧耳谛听,看看我的慧耳能否听到丰富的声响。但这样的好机会一直没有光临。

外出学习了三年,倒是多次看到了长江。我们三五成群地在长江边吼歌,野炊,逮蟛蜞,观赏长江夕照美景。一人一瓶啤酒就能醺醺如醉了。

参加工作了,一个春光明媚的休息天,我们三个同龄人相约骑车去看海。我们从古镇出发向北,不消一个小时光景,渐渐地,风力增大,鼻腔里有了股强烈的海腥味,我们跨上了一道蜿蜒盘旋的巨龙般的捍海大堤,大海顿时像一幅巨幅长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海,我们来啦!我们来啦!”我们对着大海手舞足蹈地欢呼着、跳跃着。

此时恰逢涨潮,海鸥欢唱群舞,渔船赶趟进港,赶小海的人肩扛手拎,在海浪的驱逐下纷纷上岸。

这一次与大海的亲密接触,我们像懵懂的孩子,远远地望着,深深地呼吸着大海的气息,静静地想着。我们在大海面前,感觉就像是极其渺小,小得可以忽略的微生物。

又过了五六年,我们有了辆摩托车,骑着它,驮着一家三口,随时可以去海边恣意地兜风、玩耍。这时,有头脑的生意人在海滨开发了不少旅游项目,其中“海上迪斯科”已经蜚声海内外了。

若想跳一跳“海上迪斯科”,就要把握好当天的潮汛。我们选择在落潮时,随熟悉海性的海巴子,有时会遇上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坐上海子牛牵引的木轮车下海,若要赶时间也可以坐拖拉机,往下再走十几里的铁板沙滩,才到了可以踩文蛤的潮间带海域。尽管海水退去,但那里还有不少沟沟壑壑的浅水,水里有一摸一大把的黄泥螺,有着不知名的小鱼儿,还有横行无忌的小螃蟹。我们在铁板沙上跳着闹着,一只只带着花纹的贝壳从脚丫里冒出来,文雅地挠你的痒痒,那种惊喜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带着战利品上岸,感觉自己真的成了地地道道的海边人了。

随着朋友圈的扩大,只要是外地朋友来如东,我们就成了义务地导,带他们去跳“海上迪斯科”成了他们如东此行必须完成的项目。在那时,我们仿佛成了海的主人。

去年夏天,我有了自己的小车。第一次把车开回家,便载着两位老人一去起看看身边相距并不远的大海。

一位在大海边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竟然没有亲眼看见大海,你信吗?一位十七八岁就参加围海造田的老人,当再次看见大海时,第一次看见他眼含泪花,一定是回忆起当年在海边奋战的艰苦岁月吧?

我们从洋口渔港经海防公路转到洋口港,踏过黄海大桥,走上承载着希望的阳光岛。那天的阳光格外耀眼,我们在离岛上岸时回望,整座阳光岛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一路上,母亲赞不绝口:“外面的变化真的是不得了啊不得了,这个海啊真的是大得不得了,坐在家里随你怎么想,也想不到的啊!”

老父亲说:“孩子,過几年,你再带我来看看大海啊!”

其实,我们身边的这个海,它的真名叫黄海。如东106公里的这一段处在黄海的南端,所以常常有人把它唤作南黄海。

猜你喜欢
  • 潘耒《游罗浮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潘耒:游罗浮记(节选) 潘耒飞云峰者,罗浮绝顶也。虽晴明时,常有云雾笼覆。去地四十余里,游人稀得到。尼余上者,复十人而九。或言磴道陡

  •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丁芒)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丁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 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 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 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 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鉴赏

    《八声甘州》 年代:宋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 “婚姻”的意思,出处,故事

    在我国古代,“婚”与“姻”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单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记载:“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俗语称为“亲家”。由此可见,最早的“婚”指的是女方之

  • 李贺《南园十三首》全诗赏析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三十未有

  • 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全诗赏析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高贤意不

  • 《题长林丰草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李流芳 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 却将旧斩楼阑剑 ① ,买得黄牛教子孙。 【注释】 ①将:把。楼阑剑:即楼兰剑。汉昭帝元凤中,傅介子奉命出使大宛,以计斩楼兰王,打通了汉通往西域的通道。古典诗词

  • 骆宾王《早发淮口望盱眙》全诗赏析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全诗赏析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 李白《平虏将军妻》全诗赏析

    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君心自有悦,妾宠岂能专。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