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杨晓敏《写出传统文化味儿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杨晓敏《写出传统文化味儿来》

笔记体小说是我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聊斋志异当数集大成者。当代文学的笔记体小小说,同样是姹紫嫣红的百花文苑里的一朵芬芳奇葩。

近几年,我常读到张晓林的笔记体小小说,一组组冠名书法菩提的作品,出现在一些报刊上,读后,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张晓林有个创作计划,就是用笔记体小小说写10卷本书法菩提。张晓林以笔记体小小说写宋代历史,其理论上的依据是,尊重历史事实。他笔下的人物、事件、时间在历史典籍里都有确凿记载,都有籍可查、可考,不虚构、不戏说、不演义,只在人性的空间进行挖掘。他认为,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尽管朝代不同,人事变化,沧海桑田,但古今人性都是不变的,或者说是相同和相近的。这恰恰是作家驰骋的广袤空间,作家能在这个空间走多远,决定了他创作上的成就。我们也的确注意到,中国的史籍,对历史上的事件、人物的记载不能说不清楚、不明白,但无一例外地忽视了对历史人物人性上的关注与开掘,历史学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作家。这是作家的幸运,也是对作家的挑战,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历史小说要么拘谨于历史,要么完全抛开历史而任意戏说,这都背离了历史小说的真谛。张晓林的宋朝故事有意避免了上述两种情况,他用笔记体小说的写作方法,捕捉历史的某一个点或一个横面,紧紧抓住“人性”,往深里写,往细处写,往小里写,还原历史的生活性和生动性。因此,他的创作选材严谨,写法上不落俗套。

张晓林认为笔记体小说要讲究“文味儿”“文气儿”,说白了,就是文化味。笔记体小说应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笔记,笔记是一种中国最本土的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与最传统的文体之一,时间上的久远,势必为这一文体注入了本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元素,而从事这一文体的创作者,历代多为文人雅士,如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陆游等,都有大量的笔记著作传世。因此,笔记体小说的创作,对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要求甚高。张晓林在这一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与修养,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论文曾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二等奖,青海省第二届文艺理论奖和第三届书法理论奖。他的书法师法“二王”和北宋的米芾,写得潇洒而古雅,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交流活动。张晓林凭着专业的书法修养,以一个作家的角度创作的书法菩提,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将书法文化、书法家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习性,借助形象生动的叙述,展现得淋漓尽致,既可以作为历史去阅读,亦可以作为书法文化阅读,还可以作为小说阅读。以中国最传统的文体,去表述中国最精粹的书法文化,书法菩提做到了最完美的结合。缺味儿则单,缺气儿则僵。张晓林的笔记体小说,无论写书法篆刻、绘画诗词,还是写最不起眼的烟壶、养蟋蟀用的泥罐,也要传导出它所蕴藏着的本民族的文化与美学精神。

张晓林的笔记体小说发展与创新了传统的笔记体小说这一体裁,从他的系列笔记体小说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古代笔记历经魏晋南北朝及宋元,到明清逐渐成熟进而发展为笔记体小说,影响较大的如聊斋志异系列和阅微草堂笔记系列。无论哪一部笔记体小说集,篇目上都是独立的,篇与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和结构上都是互不关联的。系列笔记体小说书法菩提,虽是采取传统笔记体小说的写法,但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的,人物是相互穿插的,人物都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也有一些世俗间的奇人,他们之间的关系相互交叉,相互回环,相互重现;舞台是一个大舞台,北宋书坛这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共同演绎出一出出文化的大剧。有些期刊发表他的小说时,单篇时是小小说,三五篇是短篇小说,十余篇就成了中篇小说,再长,就是长篇小说了。

张晓林早年在豫西地区工作,近年供职于开封市文联,便一头扎在古都名城汴梁的风物之中,对北宋兴衰以及历史人物产生浓厚兴趣。凡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三教九流无不纳入视野。他曾略显自负地说:我会以最大的努力,让这一段沉寂的历史重新活泛起来。

猜你喜欢
  • 任林举《鲁的“骏虎”》

    2015年9月,北方的树叶已经发黄,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粉嘟嘟的“奇葩”,却从时间的枝丫间悄然展开她鲜嫩的花瓣儿——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中

  • 《史记·河渠书第七》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提示】 本篇是继《禹贡》之后的一篇水利专史。叙述从夏禹到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发展史。夏禹的功绩主要是治理黄河水患,将黄河分为九条河流以减缓水势,最后合为逆河流入渤海。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的主要史实有:荥

  • 苏轼《和王巩六首并次韵》全诗鉴赏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岩藏两头虺,瘴落千仞翼。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暂来已可畏,览镜忧面黑。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吉人终不死,仰荷天地德。我来黄冈下,欹枕江流碧。江南武昌山,向我如咫尺。春蔬黄土

  • 《绳妓》原文|翻译|赏析

    唐·封演2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3,御楼设绳妓4。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5,埋鹿卢以

  • 欧阳修《赠王介甫》全诗鉴赏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後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酒盍留连。

  • 识记古诗词的重要性(论背古诗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识记古诗词的重要性,内容包括论背古诗的重要性,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脑越用越灵,记忆力越锻 炼越好,每天记忆古诗文,无疑等于每天做一套 垴体操。所以,肖诵古诗文可以增

  • 典故“郝隆晒书”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释义用法 古时于七月七日晾晒经书及衣裳。郝隆于七月七日在阳光下仰卧,人问他,他说: 我晒书。后用此典形容人诗书满腹,学问渊

  • 大国大城

    【4227】大国大城(陆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 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9元)上、下篇9章:上篇——大国难题:[1]中国经济的欧洲化;[2]

  • 欧阳修《下牢溪》全诗鉴赏

    隔谷闻溪声,寻溪度横岭。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影。岩花无时歇,翠栢郁何整。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景。

  • 刘禹锡《答乐天临都驿见赠》全诗赏析

    北固山边波浪,东都城里风尘。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