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寒霜《磁湖与遗爱湖》
磁湖与遗爱湖,都曾经是与苏东坡有关的湖。
磁湖在黄石,遗爱湖在黄冈。黄石的由来早见于水经注,称其地“石色皆黄”,故而以“黄石”而名之。当初自称“烟波钓徒”的大唐诗家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苏子的浣溪沙,让西塞山坐实了盛名,它成了黄石的标记。与之交相呼应的磁湖,就是苏东坡兄弟风雨泛舟的相会之地。
而遗爱湖之名,出自苏子的遗爱亭记代巢元修一文,有云: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遗爱湖在黄冈的赤壁处,当年的苏子已有“清风徐来,水波不惊”“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词句,让这片土地长出了绝唱。也许他不曾想到,千年之后的黄州人,又会让他的文句,唱响成当地的人文景观:遗爱湖风景区。
磁湖与遗爱湖一山之隔,而苏子弟兄的手足之情,与太守徐公君猷的相惜之谊,将“遗爱”一词的真正内涵,以这样的情感方式渗透到了诗文之中,让后世的风吹来,依然是遗爱有加,美好如初。
宋神宗元丰三年,东坡因乌台诗案谪贬到了黄州。黄州是他的伤心之地,也是他一生伟业的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问汝平生伟业,黄州儋州惠州”。黄州排在前,那么它的起端就是黄州。黄州就是今天的黄冈。这位被削职的苏大人在黄冈总有些意外的自得其乐。比如种竹子,比如月下泛舟,再比如,跑到江对面的西山来吃东坡饼。黄州、黄石一江相连,一衣带水。最有得一说的是他的弟弟苏辙从河南到广陵到九江,最后辗转到了黄石的磁湖来见他。
可他没有什么自由,他的圈地在黄州,倒是一场大雨让他兄弟俩的诗意淋漓,以身在红尘的悲喜交集,又以置之度外的闲散放达,和他的弟弟相遇,一起在湖中住了三天三夜。在一来一往的唱和中,苏东坡忘了圣旨,次日去了磁湖。最后在一个小岛上的一块石头上坐下,这块石头就是“苏公石”了,当年二苏唱和诗的石刻,依稀可见。
苏辙曰: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苏轼云: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且看他的慈湖夹阻风,我轻声念了起来: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过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峨岩!
慈湖即现在的磁湖,苏轼在磁湖的故事是在风雨飘摇中生发的,感人至深,不需要多少的铺衬,也不需要时间的繁衍,只要一块苏公石就足矣。
如果说磁湖是在雨舟中的兄弟情,那么在黄冈遗爱湖边的竹间亭,就是他一个人在禅花世界里的修行。在这样的修行里,有太守,有和尚,有草民,呈现了千年的旧时光中人间的情与义。就这样,黄石、黄冈在千年的风雨中,遗爱而立,独与苏子回望。这两座湖是以苏东坡的人文掌故为景观展开的,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把历史的扇面。
而今这美好的一切,却不是苏子的当初。他幽居在这里,一竿修竹,一卷经书,乘江风,参禅语,才情不二,自得其乐。苏辙说:盖天下之乐无穷也,而以适意为悦。是的,人生不论何以存之,唯有可乐之人之事,才是最可喜的,而最最可喜却是有可乐之心。可乐之心,源于何哉?因有爱而遗之也。
能道此语、得此境者,乃真正的超凡拔俗者,非俗流之辈可及也。
苏子的一生,诗文书画,斐然于世。在此间四年,竟有三百多首诗词,杰作辈出。且不必说他的前后赤壁赋,单他的一折寒食帖,就足以扬名立万。他的一生,可谓命运不幸,文人幸。他在自己的诗文中不言苦,并非不知苦;寄于情,并非溺于情。世间能如此者有几人,而苏子占其一。“一帖千秋寒食冷,忠臣自古多凄境”“问汝平生伟业,黄州儋州惠州”,可知之矣。
很多的人文历史一到民间,便成俗世情、俗世风,留驻在风土人情里。苏子的人与文,一直生长在民间草舍之中,与青山绿水一起山高水长。这样的人文,比起那些标榜的什么江山美人、歌酒亭榭的盛装来,都更有一番意境之上的大美。
看到这里的东坡塑像,想起曾见过的两幅水墨画,一是苏子踑坐于巨石之上,兀自仰视苍穹,那一番倔傲之意令之不唯独得清风明月之精髓,把酒问青天的旷迈也在其中;一是苏子泛舟于扁舟,仅露一脸,一衣襟而已,有江风吹起,其风神如闪光照亮,较之更有不同凡响。在水墨精神的感召下,东坡活了,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遗爱湖也好,磁湖也好,最重要的是人文的遗风,在风雨中历经人生和世事沧桑后的那份传承,一处山水,自有一处山水的演绎。
-
秋毫精劲,霜素凝鲜〔2〕。霑此瑶波,染彼松烟〔3〕。超工八法,尽奇六文〔4〕。鸟企龙
-
假乐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
张爱玲《谈音乐》赏析 张爱玲这个名字,青年读者或许是陌生的。这也难怪,建国以后出版的文学史,对这位女作家只字不提,致使许多青年人根本不知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位杰出的女作家。与此相反,海外文
-
小官吏的叹息。 嘒彼小星,(一) 小星星儿亮晶晶, 三五在东。(二) 三三五五在东方。 肃肃宵征,(三) 急忙忙地赶夜路, 夙夜在公。早早晚晚忙公务。 寔命不同。(四) 命里注定,和人不一样。 嘒彼小
-
古文观止·全祖望·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二年级描写秋季的古诗词(小学二年级有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二年级描写秋季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二年级有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小学二年级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一,二年级描写秋天的古诗。小学二年级有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有:1. 唐代: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2. 唐代:张籍《秋思》洛
-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教育是仁义的大端,学习是智慧的大端。就仁义来说,没有比给他人利益更大的了,而给他人利益又没有比给他人以教育更大的了; 就智慧而言,没有比修身养性是更聪明的了,修身养性又没有比学习为更聪明的了。
-
《戴表元·逊斋铭为简池刘氏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於君指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