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易》全文和鉴赏
·吕不韦·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糂,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炊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欲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孔子叹曰:“所信者回也,而回犹不可信;所持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这是一篇哲理小说,它不在刻划人物,而在通过故事来说明一个哲理。
所谓哲理是指富有哲学意味的道理。有一定的新鲜感、深刻性。它同一般的道理不同,它不是直接的议论,而是与形象结合,从形象中透示出来的道理。如杜甫的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道理于形象之中,读后令人胸怀开阔。知人不易通过故事来讲道理,既有感性的形象,又有逻辑的道理,读后令人深思。
哲理,首先要求感性的形象是生动的。孔子曾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吃的是菜,七日没吃过粮食。孔子饿得白天也只好趴下睡觉。他的弟子颜回从外面弄了点米,做饭给孔子吃。饭快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甑里的饭吃。一会,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装做没有看见颜回抓吃的情景,坐起来,说:“刚才我梦见先人了,这饭很干净,我想先祭奠先人。”实际上,他是要试探颜回,因见他偷吃过饭,看他敢不敢承认。在过去,敬奠神明的食物,人是不能先尝的。颜回回答说:“不可,这饭不能拿了去祭祀先人了。因为刚才有煤灰落在里面,扔掉它,是糟塌粮食,因此,我就抓起来吃了。”这时,孔子才知道不是颜回偷吃,而是煤灰弄脏了饭,颜回舍不得扔掉,才拿了吃的。自己是误会了颜回。
这个故事是生动的,形象的。从这个故事,孔子体会到知人不易。为什么?人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有时并不可靠;人所凭借的是自己的心,但心有时也不可凭借。也就是说,自己眼睛看的,未必是真实的;自己头脑分析的,未必是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眼睛和头脑都不可靠,那么,别人的话就更不可信了,这样,既不能轻信人,也不能轻信自己。那么,想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孔子这个体会是深刻的,而是从上述的故事引申出来的道理,既形象,又深刻,实在发人深思。
哲理小说是别具一格的小说,它不以形象取胜,但以哲理取胜,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作者: 梁靖云 【本书体例】
-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江头曲岸□。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作品赏析【注释】①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时稼
-
在上躬履节俭,无横恩,无滥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在上躬履节俭,无横恩,无滥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白在诗中说自己当年奉诏入京陪王伴驾,声名鹊起,与王公权贵相接交,诗酒快意,但是遭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赐金还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愤积膺怀自觉可与贤哲比肩,此时他以诗作与翰林院中诸位友人礼貌性地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风。不合流俗,将要归隐
-
玄元皇帝著遗文,乌角先生仰后尘。金玉满堂非己物,子孙委蜕是他人。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亲于我身。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
-
[晋]阮籍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
-
古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夫天地者,万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三国魏·阮藉《咏怀》,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
-
清·小石道人2一人写信,言重词复,琐琐不休。友人劝之曰:“吾兄笔墨却佳3,惟有繁言赘
-
武邑 ① 某公与戚友赏花佛寺。经阁前地最豁敞,而阁上时有变怪,入夜即不敢坐阁下。某公以道学 ② 自任,夷然弗信也。酒酣耳热,盛谈《西铭》 ③ 万物一体之理,满座拱听,不觉入夜。忽阁上厉声叱曰:“时方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