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瀑布》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瀑布》鉴赏

作者: 宋生贵

柯蓝

从天山下来的流水,停在高高的悬岩上。它在向四处观望,寻找出路。

在这没有路的地方,在这高悬的空处,流水,你要向哪里流去呢?

流水没有回答。它昂起了头,挥动着手臂,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前跳起来了……

流水朝它所选定的方向冲过去,发出了白色的浪花,散发着白色的烟雾,在山岩上发出了生命的叫喊……那闪闪的白光,那滚滚的浪花,那不散的烟雾,冲向无底深渊,摇震着万丈岩石。

呵,你这人世的瀑布,你是生活的象征,斗争的象征,永远不灭的象征!你已经流进了我的心底。

——写于石岩瀑布

飞瀑的景观本身即是有震撼力的,可以激起人的崇高感。现在,它又流注于诗人的心间,更成为一种切切的生命启迪和呼唤。可以说,这里的瀑布已构成象征——双重象征,即既是“生活的”、“斗争的”象征,也是诗人心理世界的象征。

柯蓝自己说过:“据说在旅途中,大自然无声的景色,能教会一个人勇敢和认识生活的美。”瀑布是他的“旅途散歌”之中的一曲,“写于石岩瀑布”。他从奔涌飞泻的瀑布中发现了勇气,发现了一种生命活力和生命光彩:“它昂起了头,挥动着手臂,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前跳起来了……”“朝它所选定的方向冲过去,发出了白色的浪花,散发着白色的烟雾,在山岩上发出了生命的叫喊……”它是追求者、前行者的生动写照——勇往直前,义无返顾。

诗人对于石岩瀑布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发现,与他自己内心图景的映照有关。诗作结尾写:“你已经流进了我的心底。”其实也是诗人将它引入自己心间的。因其时诗人的心中本身即涌动着一股向前跃去的激流——对事业,对人生都怀有不可遏抑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所以,当他面对瀑布时,一方面是自然界的飞瀑震颤着他,激活了他,而另一方面,恰也是诗人心中的激流找到了感应点,以使他借瀑布而表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这样,瀑布便载着一种富有精神力度的双重象征,而达到艺术上的升华。

瀑布是重于寓意的。瀑布既是借托之物,是载体,又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诗人是将它作为富有生命情趣的对象加以捕捉和表现的。它由崖顶到深谷,原本是直泻而下的,可诗中却将其几个不同瞬间作慢镜头式处理,并使之意态化。如,它先是“停在高高的悬岩上”,“向四处观望,寻找出路”,接着,“它昂起了头,挥动着手臂,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前跳起来”,继而,“朝它所选定的方向冲过去”。瀑布的每一个动态都生动逼真,并又在相互连贯的推进中,体现出了人格化的生命意志。而且,诗人捕捉到的每个动态,都是有力度的,它们是构成瀑布艺术形象的基础。

动态的连贯性组接构成了完整的画面。不过,不同于绘画中的画面,或摄影中的画面,而更象以“蒙太奇”手段造成的银幕画面。在几个依次推出的画面中,前面是属于远距离摄取,接着对流水冲下悬岩一景,则是拉近了距离,作较细致的描绘:瀑布“发出了白色的浪花,散发着白色的烟雾,在山岩上发出了生命的叫喊……那闪闪的白光,那滚滚的浪花,那不散的烟雾,冲向无底深渊,摇震着万丈岩石”。这是一种画面的“进入”,更是一种生命的进入!诗人的情愫在这里充分地化开,又充分地注入,是因为他发现了生命的绝响,发现了壮美的诗魂。甚至不难想见,诗人的创作灵感和冲动,也是由飞瀑的这一“冲”而强烈唤起的。对于读者来说,美感可以从诗人推出的画面中获得,还会受此召唤,而从生活和生命中去获得。或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瀑布才可谓是“永远不灭的象征!”

猜你喜欢
  • 千家诗五律《高适·醉后赠张九旭》诗词赏析

    诗人从张旭平日不轻易与人交往、兴来书圣、醉后语颠三个方面突出其豪放不羁,对其青云直上表示祝贺,对其日后能否如往常一样生活表示关心与忧虑,显示了诗人与张旭的深厚友谊。

  • 疯子在右:完整版

    【3869】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完整版(高铭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3万字,2016年1月第1版,2017年11月第17次印刷,39 80元)△三部分:正

  • 典故“江淹梦笔”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六○五引 《齐书》 曰: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

  • 杜甫《自平》全诗赏析

    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蛮溪豪族小动摇,世封刺史非时朝。蓬莱殿前诸主将,才如伏波不得骄。

  • 刘禹锡《度桂岭歌》全诗赏析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 钟叔河《囊萤映雪》随笔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形容古来两个读书模范的典故。“囊萤”的主人公是一千六百年前的车胤,《晋书·车胤传》说他:家贫不常得油,夏月

  • 苏轼《和陶示周掾祖谢》全诗鉴赏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 [2] 。张耳尝亡命游外黄 [3] 。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 [4] 。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 [5] ,嫁之张耳

  • 刘禹锡《谢宣州崔相公赐马》全诗赏析

    浮云金络膝,昨日别朱轮。衔草如怀恋,嘶风尚意频。曾将比君子,不是换佳人。从此西归路,应容蹑后尘。

  • 苏轼《与程秀才》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反复读此文,觉得正写出了个“海外东坡”来。有一点感觉特别深刻,这就是他遇事至极不堪时,常常找出点可资宽慰之处来,或以自慰,或以慰人,这是东坡在逆境中以达观排遣心怀的态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