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下岗是自找的
晴雯下岗是自找的
读过红楼梦,总觉得晴雯是一个让人反感的人物,想想看,一个丫鬟嘛,主子怎么宠你,你也就是一个服务人员,你得明白你自己的身份:你是为主子服务的,不是主子为你服务的;主子给你发工资,不是你给主子发工资;主子髙兴了,就夸奖你两句;主子更高兴了,就性骚扰你一回。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反过来。你怎么能给鼻子上脸呢?你怎么就找不着反正面儿了?
其实,这丫鬟也是让贾少爷给惯坏了的。想想看,她生了气就敢撕扇子。一连气儿撕多少把。晴雯应该是苦出身,书中交代,她是十岁那年被买进荣国府,当使唤丫头的。如此出身,她就应该知道“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她就硬是不知道爱惜东西,硬是忘记了自己是什么变的了。好,敢撕扇子。这叫暴殄天物。能让贾宝玉少爷派上用场的扇子,那得多值钱啊?那可不是地摊上花三块两块就能买来的。至少也得是工艺美术商店买来的髙级玩意儿吧。她就能手一点不软,硬敢一把一把地给撕了?她一口气儿撕了多少?谈歌现在手边没书,也记不清了,这丫头大概撕了有半箱子吧?这半箱子能装多少扇子啊?至少二三十把总有吧?就算一把合二两银子,这二三十把得多少钱?作家李国文先生算过一笔账,他说清代一两银子应该值现在的六十二元人民币。李先生怎么算出来的我不知道,反正大概不会太离谱(李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那二三十把扇子得值多少钱呢?就算你不想这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你也得想想你自己是苦出身吧?你这不是忘本吗?你真给贫下中农丟人哟!总算她后来撕烦了,不撕了,那后半箱子才算省下了。贾少爷在一边陪着,也竟敢狗屁不通地一通瞎解释:撕扇子就是爱扇子嘛,因为爱,才撕?扇子也就物有所值了嘛(谈歌记不大清楚了,贾少爷大概就是这么说的)!道理有这么个讲法吗?扇子本来是用来扇风的,可是撕了,消了气,就是物有所值了?这是个什么道理吗?那么世间打老婆又是怎么讲呢?娶老婆是为了过日子的,是为了爱。那打老婆是为什么?也是为了爱吗?也是物有所值吗?
实事求是地说,晴雯个人条件不错,人模样长得也好看,也聪明也能干,应该是很讨贾家上下喜欢的。她是奴才里的精英,是上了大观园奴才排行榜的人物。举个例子:贾少爷的一件大衣烧了一个洞,这丫头还真给补上了,手巧哇!如果上街找裁缝,花钱多少不说,也不一定补得好,也不一定补得让贾少爷满意。可是晴雯硬是一针一线给补上了,而且还是带着病给补好的。贾少爷还挺满意。这针线活不容易做啊(现在那些女大学生们,会女红的也未必能找出几个来)。仅此一条,晴雯就应该站位在奴才排行榜里的前三名之列(不用给评委们送礼)。
发展到后来不可收拾的结果,晴雯是吃了不知道天髙地厚的亏。聪明人总是被聪明所误,这话一点儿不差。晴雯太张狂了。西人谚:上帝让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这句话用到中国人身上,也百发百中。
晴雯这丫头哟,不该昏了头,不该妄想着攀高枝儿。你说人家贾少爷能怎么样你呢?人家跟她客气客气,她还就真想上了,还撒娇使性儿,可着劲闹腾(这大概是天才奴才们共有的弱点,经不住宠,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给个破筐就下蛋)。这不是倒霉催得吗?比比袭人,那丫头多精啊,你还别怪袭人给你打小报告。人家袭人那是正常的工作汇报。王夫人本来就不满意你那疯疯癫癲的样子,大观园里搜查香袋的时候,你还披头散发,能瞧得上你吗?你以为你把贾少爷哄高兴了,你就有香饽饽吃了?贾少爷还没接班呢?这大观园里还得王夫人说了算。得,最后给下岗了,王夫人一瞪眼,把她轰出去了,在大观园里的工作服都不许带一件走。想想看,王夫人如果不被气急了,能这么小心眼儿吗?能这么小气吗?一件工作服值几个钱呢?下岗职工带走,总可以做个纪念吧。不行!都留下!
谁讲过,穷人一旦翻了身,那可就比富人还凶。晴雯还没有翻身呢,就气势汹汹地来劲了,她早忘了自己是什么变的了。这不招人忌恨吗?有读者责怪袭人,说袭人是一个坏蛋,如果不是她总在王夫人面前说三道四,王夫人也不会把晴雯赶出去。话也不能这么说,谈歌上边讲了,袭人是正常的工作汇报,你晴雯如果没有毛病,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团结群众,尊重领导。袭人告得下来吗?
下岗之后的晴雯,在生活上是惨了点儿,荣国府下岗安置费一分钱也没有给。晴雯也一时找不着工作。其实她也难找工作了,她在大观园这样一个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的企业干惯了,她就很难看上别的企业了。她会针线活,你通过中介给她弄到纺织厂上班去,三班倒,她肯定不去。书读到这里,读者应该是挺同情她的。如果她能反思一下自己,省悟过来,再去找王夫人,赔着笑脸做做自我批评,重新上岗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她那脾气,是做自我批评的性格吗?早就宠坏了。
她大概是被一股急火窝住了,病了,住在别人家里,盖着一床旧被子(此情此景正是凄凉)。贾少爷去看过她一趟,按说这是个机会啊,她说点儿软话,再做点儿检讨,让贾少爷给王夫人带个话,或许事情还有个转机。可她还咬牙切齿地说:早知道担着个虚名儿,就应该如何……(手边没书,原话记不清楚了)。你想如何怎么着?大概就是想跟贾少爷上床的意思吧。这叫什么想法呢?你以为你上床了,工作就保险了?
手边有一张报纸,刚刚看罢。上边写了一件案子,说一个女大学生,到了一家经济实力很强的公司应聘,聘上了。分配在公司老板儿子的手下工作。你就好好干吧,这女大学生想上人家老板的儿子了。这不是想歪了吗?她逮着机会就跟老板的儿子眉来眼去,一来二去,就勾上了,就跟老板的儿子上床了。老板知道了,不干了,说这可不行,你不是把我儿子勾引坏了吗?赶紧着算账走人!老板的儿子求情,老板也不给面子,高低还是把这个大学生给开走了。女大学当然不干了,把老板的儿子给告了,说是强奸。法院立案调查,不成立。最后庭下调解,老板给了这个大学生一笔钱,才算拉倒。
可惜,那时候法制也没健全,没有法院,晴雯想告也没地方告去啊。只能下岗!没商量!
当代一些学者作家对晴雯寄于无限同情。看过电视,一个大作家讲座红楼梦,讲到此处,语调凄婉,悲泪欲滴,满脸的同情之色。
同情也白同情,有本事你给她找个工作?
-
韩愈文《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
李孝光:雁山观石梁记 李孝光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
-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作品赏析【注释】: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
-
朝元仙仗图 北宋· (传) 武宗元作 绢本白描 纵五七.八厘米 横七九○厘米 自从唐“吴家样”盛行之后,唐宋宫廷寺观大量壁画受到吴道子画派影响。北宋武宗元擅长道释人物,“造吴生阃奥”(元《图绘宝鉴》卷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中国)《孟子·告子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中国)《孟子·公孙丑上》 你见负重的驴子倒下,/要怜悯,而不要踢它;/假如你只慰问跌倒的缘由,/你的帮助远远不够
-
【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注释与译文]妙手,技艺高超的人。两句是说:好文章本来是自然天成的,大手笔只是偶然得到它罢了。这是作者的创作经验之谈。平时长期积累,一朝灵感触发,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骏马似风
-
孟子曰:“君有过 ① 则谏 ② ,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③ 。”(《孟子·万章下》九) 注释 ①过:过错。②谏:规劝使之改正。③易位:变更皇位、易立君主。 【译文】
-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1 。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2 。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3 。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4 。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 5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6 。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