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南夷服诸葛》译文与赏析
南夷服诸葛
南夷服诸葛
【原文】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1]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2]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赍金龙二条、金钱两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3]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注释】
[1]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后来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并降服。[2]嘉州:今四川乐山一带。[3]南夷:古代的少数民族。
【译文】
蜀国后主刘禅时期,南中的几个郡发生叛乱,诸葛亮出兵讨伐,孟获是当时被夷民汉人所佩服的人,跟诸葛亮打了七次仗,每次均被抓住,他说:“先生有上天的威严,我南夷之人不会再叛乱了。”蜀志中所记载的,只是一段时期的事情。在宋太宗淳化年间,李顺反叛蜀国,招安使雷有终派遣嘉州士人辛怡显出使南诏,到达姚州后,当地节度使赵公美用书信来迎接,说:“当地境内有条泸水,过去诸葛亮曾告诫说:‘如果不是贡献或是征讨,就不得渡过这条河;倘若一定要过,就必须祭祀,然后才可以登舟过河。’现在,我已经派本部将士带两条金龙、二千文金钱并摆下酒肉,请先祭祀之后再渡河。”由此可见,南夷人对诸葛亮是很佩服的,虽然过了千年却和当初一样。唉!真可称之为贤才啊!这件事被记载到了辛怡显所作的云南录中。
【评析】
诸葛亮之所能使南夷人对他心悦诚服,除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以理服人。孟获,跟诸葛亮打了七次仗,被擒获了七次,也被诸葛亮放了七次,最后,孟获心悦诚服,真心诚意地佩服诸葛亮,而不再与朝廷作对,即使是在千年之后,南夷人依然谨记诸葛亮的告诫。
-
【3058】党政干部法治教程(张恒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3 8万字,2017年2月第2版,58元。)△本书分两个部分15章:一、法治建设要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劳动实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于劳动的古诗,歌颂劳动的古诗词大全,关于实践的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抱膝思量何事在?痴男呆女唤秋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述春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花的诗句大全,描写春花的诗句带春花的诗句,关于春花的古诗。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场。2、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万宠辱。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5、寂寂春花
-
清渊逢乡人南还君整南归棹,予随北上船。他乡一相见,故里色依然。只觉还家好,都忘失意怜。平安仗传语,早晚下江天。①清渊,故城在今山东
-
古文观止·明文·袁宏道·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
-
问:“礼者天理之节文,还是主严,还是主和?”曰:“礼离和失其真,和离礼无其节。节文从天理出,二者自不容为之为两。‘礼之用,和为贵’一章,看圣人说话是一是二。” 【注释】 孙奇逢:清初学者,字启泰,号钟
-
忠谏章第十五 【原文】 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1]者,上也;谏于已彰[2]者,次也;谏于
-
《春日行》是乐府时景二十五曲之一,本咏春游,李白拟作咏君王游乐之词。在这首乐府诗中,李白借用向唐玄宗祝寿之机,用黄帝升天的故事,规劝唐玄宗无为而治,为民休养生息,与民同乐,发挥了诗歌的隐讽作用。 此诗主要内容是讽刺封建帝王们好神仙,
-
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