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雅斯贝尔斯作品分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雅斯贝尔斯作品分析

【生卒】:1883—1969

【介绍】:

德家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有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有哲学、世界观的心理学、论真理、论历史的起源和目的、哲学概论、原子弹与人类的未来等。

雅斯贝尔斯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他所说的存在指的是主观精神、“大全”(上帝),“大全”就是一般意识。他认为,有三种存在方式。第一种是“客体存在”,即我们在时空客体中把握存在。他认为,现实的客观的存在完全是由于有观察存在的个人,如果没有个人的存在,它就会成为没有意义的虚无,世界万物存在的统一性在于个人的存在。第二种是“自我存在”。他把“自我存在”说成是不可捉摸的、神秘莫测的东西,声称存在不可知,可知的便不是存在。他认为,自我的存在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即人总是要死的,人无法改变面临死亡的处境,时时受死亡的威胁。他把这种处境称作为“临界状况”。他说,自我存在只能靠内心的神秘直觉体验,而这种神秘直觉,只能在人面临危难和死亡时才能实现,体验到自我存在。因此他认为“从事哲学不是别的,就是学习死亡”。第三种是“自在存在”。在这里自我总是处在追求、痛苦与失败之中,总是面临死亡的威胁,总是达不到自满自足,于是自我希望超越自己的本质,与上帝相汇合,在上帝(大全、自在存在)中显现自我存在。雅斯贝尔斯把自由当作是人的本质特征,以致把人的存在和自由等同起来,认为,自我是自由的,人的前途永远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但是他认为,自我的最高的自由是选择上帝,即向上帝的飞跃。雅斯贝尔斯宣扬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反对把人当作物、当作工具使唤。他表面上也承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但是却说,这时个人已不复是真正存在的个人,而是被对象化了的、失在个性的、受他人和社会约束的个人。只有脱离社会约束的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他以此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他主张历史发展的动力、特点也应当“到人的存在的内在世界中去寻找”。他认为,社会历史永远是一片漆黑,人们只能受盲目的、无规律的偶然性支配,成为历史的奴隶。在现实面前,人是无希望的。这就必然导致悲观主义的结论。

雅斯贝尔斯等人的存在主义对整个现代派文艺的影响是普遍的和深远的。这一影响,在相当多的现代派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中反映出来。甚至在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某些创作中,也可以找到存在主义的深深痕迹。

猜你喜欢
  • 有关用兵如神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用兵如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古人用兵妙计的诗句,有关战斗的古诗和成语,用兵如神的典故5句话以内。<有关战争的古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赏析》

    开篇两句写思妇独处空闺,泪落湿巾的情景,对仗工整,情景凄凉。句中的“空”、“恨”、“啼”诸字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意态直接触及到心灵,将思妇相思的情,落寞无依的苦态描摹得维妙维肖,鲜活感人。   “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这二

  • 张向陶《丰都山》对鬼神之说厌恶与对人间魑魅魍魉的讥刺

    丰都在四川东部的长江北岸,其山崇楼杰阁,临江矗立,有大帝宫殿,传说大帝即地藏王菩萨,大帝宫殿则为森罗殿,故俗称丰都鬼域。

  •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全诗鉴赏

    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 古代诗文名篇之刘禹锡诗《竹枝词;其二;竹枝词》原文、鉴赏和解读

    刘禹锡诗《竹枝词;其二;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二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据四部丛刊影宋本《刘梦得文

  • 柿灯古诗词(有关柿子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柿灯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柿子的古诗词,古人描写观灯的诗句,关于灯笼的诗句。刘禹锡 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陆游 秋获歌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

  • 扬州好 (清)黄惺庵

    五亭桥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 ② ,头头空洞过云桡 ③ 。夜听玉人箫 ④ 。 ①这首词调寄《望江南》,“扬州好”是总题。作者曾写《望江南百调》,赞美扬州的景物和风情。词都以“扬州好”三字

  • 王国维《人间词话·池边梅自早》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池边梅自早》经典解读 池边梅自早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

  • 《上山采蘼芜赏析》

    【注释】 ①蘼芜:一种香草,叶子风乾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 ②姝:好。不仅指容貌。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故人是丈夫憎厌的对象, 但新人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人比新人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 厌旧的心理写得更深一层。

  • 《礼》曰:君于臣则无答拜。盖至尊之势,无所屈也。然太甲之于伊尹,成王之于周公,皆拜手

    《《礼》曰:君于臣则无答拜。盖至尊之势,无所屈也。然太甲之于伊尹,成王之于周公,皆拜手稽首之义,所以尊师重道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