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鉴赏
作者: 张俊山
纪伯伦
兄弟,你问我:人,何时才能完美无缺?
请听我回答:
当人渐臻完美之时,会感到自己是浩无边垠的苍穹,是横无际涯的海洋,是盛燃不衰的烈火,是璀璨耀目的光焰,是间或狂作、间或静默的风暴,是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大雨滂沱的乌云,是欢歌笑吟或悲泣哀号的流水,是春来繁花似锦、秋至枝叶凋零的万木,是耸入云霄的山峦,是深邃低沉的峡谷,是有时肥沃丰饶、有时荒芜贫瘠的大地。
当人感到这一切之时,也便到达了通往完美之路的中途。要想达到完美境界,那么他还应该在内省之时自感是依恋母亲的孩童,是责及后嗣的长者,是彷徨于愿望与爱情之间的青年,是奋战过去、苦挣未来的壮年,是独蹲禅房的隐士,是身陷囹圄的罪犯,是埋头书稿的学者,是不辨昼夜的愚夫,是缩身于信仰鲜花与孤独芒刺之间的修女,是挣扎在软弱獠牙与饥馑利爪之间的娼妓,是饱尝苦涩、逆来顺受的穷汉,是利欲熏心、谦恭下士的富翁,是漫游在晚霞烟雾和黎明曙光之中的诗人。
当人经历并且熟悉了这一切的时候,也便达到了完美境地,与上帝形影不离。
(李唯中 译)
西游记写唐僧取经,身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抵达“西天”,得到佛门谪传真经。
先秦思想家孟轲也有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从而使“斯人”在种种苦难的磨炼中增强意志,然后才说得上成就大业。
如果从人生哲理的角度看这两个例子,它们倒能启迪人们怎样达到自我完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至圣”的人生境界并非高不可攀。然而,一个人要真正成为完美无缺的“圣人”,却又并非易事,那是要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而终不退缩,才能最终实现的。纪伯伦的完美要启迪于人们的,就是这个人生哲理。
作品采用问答方式,首先让人提出问题:“人,何时才能完美无缺?”为了回答这个不无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博喻手法从两个层次上给以耐人寻味的解说。先说“当人渐臻完美之时”的体验:在这里,一系列自然现象成为人的种种感受的暗喻;由于所举自然现象的繁富多采,它就意味着人生在向“完美”境界抵进的时候,会表现为丰富的、各不相同的质性和形态;如果一个人遍历了如大自然一般多采多姿,奇妙无比的内有体验,那么,他“也便到达了通往完美之路的中途”。在这些形象的比喻里,寓有师法自然以“养我浩然之气”(孟轲语)的人生追求,在哲学上颇有中国古代庄周的“物我两忘”之精神风貌。
当论说进入第二个层次,即“达到完美境界”的时候,作者就以种种人生境况作比,同样形象地告谕人们,那是需要尝尽人类所有的欢乐与痛苦、幸运与不幸的人生滋味,才能切入的“境地”。作为一个现代的异域诗人,纪伯伦对于人生修炼的痛苦过程的见解,与中国的孟轲何其相似!这也许体现了东方人生哲学的共通性。
由纪伯伦对“完美”人生的解说,固然隐隐感到这种“与上帝形影不离”的境界距离现实人生多么遥远。但是,不是同样可以领悟到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中国人对于“圣人”境界总是持此“向往”态度,而纪伯伦在完美里不也表现了同样积极的人生态度么?这篇语言华赡、意象纷呈、哲理深邃的散文诗,予人的启示就在这里。
-
国风·唐风 唐:是晋的前身,在今山西剩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
-
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则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
-
作者: 栾文华 【作家简介】社尼·绍瓦蓬(1918— )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 游子吟 》。 【意思】谁说区区小草,能报答得了 春天阳光给予它的恩泽? 寸草心:寸 草,小草。心,草木的茎干也叫做心。 寸草心喻指儿女的孝心。三春晖
-
晴烟幂幂。渐东郊芳草,染成轻碧。野塘风暖,游鱼动触,冰澌微坼。几行断雁,旋次第、归霜碛。咏新诗,手捻江梅,故人赠我春色。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於身何益。一种劳心力。图利禄
-
引 子2016年12月22日9时,雾霾后的北京在和煦的冬阳下闪闪发光。笔者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九三学社支社主委王光杰
-
[中国]蔡元培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演讲词】 本校初办时,在满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质。盖当时一般志士,鉴于满清政治之不良,国势日蹙,有如人之罹重病,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题】 此诗题宋本作《岳阳楼》,明代各本作《临洞
-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
【注释】 选自汉·贾谊《过秦论》(上)。 秦孝公:名渠梁,公元前36l~前338年在位。 崤(xiáo)函:崤山、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甘
-
孙中山 (1866—1925) “天下为公”大字楷书,深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熟悉与珍爱。从写成流传至今,它始终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经岁月的考验,其光彩越发耀眼动人。 这幅作品点画粗重,笔墨饱满。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