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皮之恋
小时候,母亲常常用猪皮炖一大锅海带萝卜,让我们全家度过了那些缺油少肉的日子。那时几乎每户人家都在厨房里悬挂有晾干的肉皮,积少成多后,选某一个很久没吃肉的日子,与两毛钱一斤的骨头及几分钱一斤的萝卜炖一大锅,再打一碗海椒蘸水,稀里呼噜地让一家人吃得一团和气。
我记得母亲做的海带萝卜炖肉皮与别人家的不同。母亲先是在明火上烧燎肉皮,然后浸泡进温热水中,用小刀刮洗干净,之后切成旗帜块,水发海帶洗净切成丝,萝卜切滚刀,只见母亲起一个菜油锅,下老姜片略炒后,下肉皮翻炒,再加一点白酒炒,然后加清水、盐、白糖、花椒、陈皮,将肉皮煮至七成熟时,下海带和萝卜直至炖成软糯。而在炖制的过程中,母亲将干红辣椒用火钳夹起,放灶孔红灰中炮制起煳点夹出,然后用双手拍去柴灰,放入石擂钵里捣成细末,舀进碗里,加入酱油、少许香醋和葱花调成蘸水。这是蘸肉皮、萝卜、海带吃的一绝;另一绝则是从滑糯肉皮毛孔深处透出的陈皮之香,吃上两筷子就谨防把你舒服得晕倒。
长大后才知道,其实猪皮有许许多多的吃法,可拌、可烧、可烩、可熘等。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记有:“猪皮——杭人以干肉皮煮熟,刮去油、刨为薄片,并暴燥为方物,名曰:肉鲊。久藏不坏,用时以凉开水浸软,麻油、盐料拌食甚佳。”这便是我老家西南地区称为“响皮”的东西,小时候要在红白喜事的席桌上才能吃到。
而此“响皮”以后我特意拿来与“半汤番茄牛肉”烩煮在一起吃过,那绵软柔脆而又饱含汤汁的吃口,空前的妙品啊!
前不久翻清人童岳荐编撰的调鼎集,里面记有八款猪皮的菜,其中一款炙肉皮值得我们借鉴:“炙肉皮,干肉皮,扫上酱油、麻油、椒末、炭火炙。”又翻到慈禧御前女官德龄所撰御香缥缈录记载:“据太后自己说,伊年轻时候,最好吃的一道菜是烧猪肉皮。它的做法是先把带皮的猪肉切成一方一方的小块,然后放在猪油里煎着,结果是煎到那肉上的皮,脆得比什么东西都脆了,它的滋味就着实勾人垂涎。”让慈禧也青睐的肉皮,这是给肉皮的最高礼遇了。
更有味道的是,传说慈禧所选的猪皮非同一般,首先要七八十斤的猪崽里选出一头,宰前三四天开始喂精饲料,而宰前三四小时,派一名强壮小太监拿竹板追打这只小猪。据说,小猪出于护疼的天性,全身精血集中在了竹板拍落的地方,杀猪的时候就把这块肉剜出来,作为慈禧的肉皮之菜。
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把猪皮拿来做成名菜的并不多。但在宋朝有一道叫“水晶烩”的宫廷名菜,它是将猪皮加香料煮至卤汁略稠浓时,用棉纸过滤其汁,然后放在阴冷处让其凝结成冻,再切成薄片,浇上浓醋即成。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拌肉皮冻”。
当今湘菜有一款“炒猪脚皮”,正举国上下热卖中,它是取猪脚上的厚皮先卤制,然后与辣青红椒一起煸炒,成菜软糯浓香,柔弹下酒,鲜辣腴润下饭。去年秋天回老家酉阳(紧邻湘西),哥们儿张昌特地在家里做了一桌本地民间饭菜,都是我喜欢的渣海椒回锅肉、蕨粑炒腊肉、菜豆猫、酸菜炒肉丝等。
其中一道是我以前从未吃到过的胡萝卜烧猪皮,至今我还感到口齿留香。这道菜我是看着昌哥烧的,他选用的是猪脚上的厚皮,明火烧燎之后,用温热水泡,然后刮洗成金黄色,切大片沥干水分。起菜油锅,放白糖炒成糖色,迅速下肉皮翻炒,接着下姜蒜、八角、桂皮、草果、山柰,料酒炒香,加酱油、清鸡汤、胡椒,然后切滚刀胡萝卜慢烧至软和,加蒜苗节烧熟起锅。我早已提起筷子等在旁边,连下两筷子,一筷红艳胡萝卜,接着一筷金黄香糯猪脚皮,我的乖乖,太好吃了。
-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
南朝·宋·刘义庆 远公在庐山中 2 ,虽老,讲论不辍 3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 4 ,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 5 ,与时并明耳 6 !”执经登坐 7 ,讽诵朗畅 8 ,词色甚苦 9 。
-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的名篇,抒写一位江南少女对其江北情郎的缠绵宛转的相思。此词以“别拟《西洲曲》”一句开端,暗示有别于《曲》之只写男女间的相思,另有其寄意所在。
-
常任侠秦淮“潜社”曲会座中酒客皆年少,一笑酡颜各解衣。半日豪情成放浪,四筵雄辩有从违。轻舟泊岸楼阴静,远市初灯树色微。长板桥西歌管
-
秦惠王(公元前333—前311年在位)即位初年,西部边地的苴国和蜀国屡屡交战,两国都向惠王告急求救。秦惠王想发兵进攻蜀国,但想到道路艰险,怕难以奏效,而且韩国又可能乘机来犯;他想先攻打韩国,然后再攻打
-
《塔木德》这样的书,适合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阅读:清晨起来,净手,净心,在刚刚收折起来的百叶窗下,平展展地摊开,那时,腹中和头脑
-
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 而后天
-
诗题一作《立春日禊厅偶成》。这首即兴之作以“律回”为契机,捕捉春回大地的气息,通过春草、春树、春水写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昭示春意盎然的景象。
-
《一寸光阴一寸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通典》是我国古代第1部记载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政书。唐杜佑撰。是书约在大历元年(766)至六年(771)完成初稿,经长期反复修订,于贞元十七年(801) 定稿,呈献朝廷。北宋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