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牛角挂书”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新唐书 ·李密传:“ (李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 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释义用法李密年少时骑牛行路,将 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
用典形式
【书挂角】 清·钱谦益:“犊背或看书挂角,庭前时见麦流水。”
【角挂经】 宋·苏轼:“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挂牛角】 宋·苏辙:“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宋·陆游:“读书时亦挂牛角,对酒正须持蟹螯。”
【挂汉书】 清·钱谦益:“垄上应使群儿笑,牛角争教挂汉书。”
【牛角挂书】 宋·陆游:“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牛背读书】 明 ·陈子龙:“牛背读书马上饮,冬春射猎南山中。”
【书挂牛角】 清·叶肇梓:“太平牧牛有余乐,不用将书挂牛角。”
【束书牛角】 明 ·陈子龙:“但愿时清兵革稀,束书牛角还农圃。”
【角上汉书】 宋 ·张炎:“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挂帙牛角】 清·顾炎武:“挂帙安牛角,担囊逐马蹄。”
【汉书挂牛角】 清·顾炎武:“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角端挂汉编】 明 ·唐寅:“骑犊归来浇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
【茧栗挂汉书】 宋·杨万里:“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骑牛读汉书】 宋·陆游:“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
-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彼皆非吾土,栽种尚忘疲。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平旦领仆使,乘春亲指挥。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池水变绿色,池芳动清辉。寻芳弄水坐,尽日心熙熙。一物苟可
-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出处】唐韦应物《 东郊 》 【意思】杨柳依依,飘散着和煦的春风。青山淡淡,化开了我的思虑。靠着树丛安然清 静地休息一会儿,又沿着小溪优哉游哉
-
云黑雨翛翛,江昏水暗流。有风催解缆,无月伴登楼。酒罢无多兴,帆开不少留。唯看一点火,遥认是行舟。
-
黄昏是美丽的。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遥远的;南方的黄昏是美丽的。 有一轮红日沐浴着在大海之彼岸;有欢
-
【原题】:胡彦功挽章中间家事少贬遂谢宾客绝馈饷者三十年已而复振
-
风俗画画家画不出时间的延续,须选“包孕最丰富的片刻”画之,使人从一点窥见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法门,对短小的文学样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说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办法,不到情事收场先行结束故事,任人寻味。而唐人五绝名篇也常有这种手法的
-
哲士多匿采以韬光,至人常逊美而公善。 【注释】 哲士: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匿:隐藏。采:同“彩”,光彩之意。韬光:比喻隐藏名声和才华
-
我最后一次去姨父家的“地下银行”是2012年晚秋,此时,与其叫作银行,倒不如称为地窨子或地下室更恰当,因为多少年了,里边早已不见了当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中的情境教育,内容包括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一)情境教学的内涵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
-
否卦是《易经》中的第十二卦,同第十一卦泰卦构成了最典型的对立卦。首先从卦名看,“泰”表通达,而“否”表闭塞,两者代表了两种相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