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全诗鉴赏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作品赏析
【注释】①作于淳熙元年(1174)中秋,时稼轩再度出仕建康。吕叔潜:名大虬,是当时一位文人。馀不详。 词为友人而赋,然也自吐悲愤,自抒豪情。全词紧扣秋月着笔,充满奇思丽想,基调奋发乐观。一起咏月,继之,把酒问月,隐寄壮志未酬鬓先斑之恨。下片乘风凌空,俯瞰山河,寓鹏飞万里之志。结拍奔月斫桂,周济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宋四家词选)
②“一轮”两句:言明月皎洁,似飞镜重磨。秋影:秋月。金波:金色的月光。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天门:“月穆穆以金波。”谓月光清明柔和,如金色流波。飞镜:飞天铜镜,喻月。
③姮(héng恒)娥:指神话传说中的月里嫦娥,此代指月。白发欺人:白发日增,似有意欺人。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屡屡)生。”
④好去:见前木兰花慢(“老去情味减”)注⑥。
⑤“斫去”两句:化用杜甫诗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斫(zhuó浊):砍。桂婆娑:指桂枝。神话传说谓月宫有桂树,更有吴刚伐桂之说。婆娑(suō缩):枝叶飘舞貌。
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
---------------------------------------------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 ),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 :“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 ,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 ”,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 ,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东南形胜在三吴之地,三吴胜景以苏杭为最,而杭州美景又集中
-
名言: 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注释: 报应: 佛教用语, 皆布善因得善果。功名: 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句意: 不要因为得到恶的报应才去行善, 也不要因为要获取功名才开始去读书。 出处:
-
词的好处,在于它能通过语句的错落安排、声韵的抑扬交替,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一种情韵,让人在吟诵回味之余,往往不觉沉浸其中。这首词就有这个特点。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
-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元稹的诗句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上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一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收。
翻译:
“只愿整夜睁开双眼,回报一生未有成就。”
上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前一句是景物描述,并没有直接关联)
下一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收。(下一句描述了诗人想将心事
-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主雅客来勤。》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
-
《株林野史》是一部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以官员林清为主人公,并以他在株洲地区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展开。“株林”是指这个地区的林木丰盛。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林清与当地居民、地方政府以及外地官员之间的一系列冲突和纠纷,以及他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和为民众谋福利的经历。 这部小说以文言文写作,里面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和对话等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小说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许多描写自然风景的部分,也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心
-
在川南古蔺双沙,有一处人称桃花源的地方,那便是陈坪村下辖的蜂岩古村庄,2018年被国家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现有69户人家,近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