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正不易得》经典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正不易得》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正不易得经典解读

人正不易得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提到南唐中主李璟,其实并不陌生,他和冯延巳的关系非常密切,冯延巳就是李璟的臣子。从李璟做太子之时,冯延巳就已跟随其左右。而李璟的这首被王国维摘句而评的山花子也与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有着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君臣二人出游。冯延巳写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戏弄冯延巳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连忙低下头讨好道:“臣的句子不如陛下的句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听后便很高兴。

通过这则故事,很多人觉得冯延巳对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的赞美完全是出于对皇帝的溜须拍马。但是,从后人对李璟的山花子的评价,最后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喜欢与赞同,可见冯延巳的眼光还是比较独到的。除却其中的君臣关系,冯延巳也算是识货之人,懂得李璟词中美妙的地方。

然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此节并没有延循古人的思路,他并不欣赏向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此句有着似隐却明的愁情,似真似幻的愁情,身心不仅随着此句沉寂,即使沉陷其中,却也是很容易拉回现实,一种如梦的真实的切肤体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也是世人历来欣赏此句的原因。而王国维欣赏的却是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他对此句的评价是“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也就是说,他从此句里面感受到了众芳的香消玉殒,美人的悲秋幽怨。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起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菡萏”是荷花,荷又名“芙蕖”,其花名“菡萏”,果实称为“莲子”,根为“藕”。整句的意思是:秋风过后,荷花已经褪去盛夏的明媚,枯萎凋零到一片荒芜,花已销,绿叶已残。只是在西风轻起的湖面,翻起阵阵涟漪。这就是一幅秋季残荷图。

为何王国维对此句情有独钟,我觉得大概是对于自己身世的共鸣。荷花本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王国维本质上是一个精神和生活上都非常干净之人,越是固执于一种生活方式,他是越不能接受周遭的变故的。所以,王国维至死也没有剪掉脑后的那一条辫子。这种事情后来成为很多人攻击他是“清朝遗老”的凭据。李璟词中的荷花已残,如此纯洁明净之物,也不过是如此下场,在夏天烈日里灼灼其芳华,低调之中难以掩盖着自身的热烈和贞节。可是在秋风萧瑟之中,也难免落得叶枯花销的下场,只剩下这秋风吹起湖中绿波阵阵。其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也是有着这样的体会的,她在评价李商隐的诗歌时,说到自己并不太喜欢李商隐的诗,但是唯独对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深有体会。“留得残荷听雨声”既表现了林妹妹晚上总是失眠,才听到雨打残荷的声音,再次,在雨打残荷的声音中,还有着对自己的悲悯,荷已残,雨打在枯荷上有声,这枯荷早已丧失自己的容颜却还要经受着雨打风吹,而自己这早就无依无靠的一生,又要遭受怎样的吹打呢?

这也是极其敏感之人才能够感受到的。王国维觉得此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道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哀愁惋惜之感。读到这点评不仅让人黯然神伤,一点淡愁即出,更是万千哀怨遗憾蕴于其中。屈原在离骚中也说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样的辛酸,我觉得很符合王国维的心境。王国维的怀才不遇以及生不逢时,都在这句子里有所体现。

一个人思想纯净,也难免会多经受命运的挫折,或许这样的挫折在王国维的眼中已经算不上挫折,怀才不遇又有何干系,他总是能够在思想上超越俗世的利害关系,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学术,实际上这又是一个人行为干净的体现。而这样的行为方式,却是看透世事行情之后所做的一种选择,这样兀自的穿透世事孤独之后的抉择,很难说里面没有经受过孤独考验之后的辛酸和放弃之后的遗憾。而后的人生观里受到西方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越发地显现出骨子里的悲观主义思想,所以对此句的感受才会如此深刻。

所以越是超越,越是悲悯。

越是超越俗世,对人间美好的消逝就越是悲悯。

那么这样看来,王国维对此句的欣赏胜于对世人常赞的句子的欣赏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对于诗词的鉴赏,也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个人的情感经历对此句引起的反应不一而已。

接着来看下一句:“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荷已残,人又何尝不是呢?韶光易逝,早已与残荷一般憔悴,风烛残年对此秋风残荷,情何以堪?

下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其一“细雨梦回鸡塞远”中的“鸡塞”到底是何地,已经无法考据清楚,其实,分析诗词若是将其变成考古学,也就索然无味了。姑且就当作它是一个地方好了。其实,里面关键的是“细雨梦回”,指的是细雨惊醒了睡梦,相比起荷残来说,夜也残,梦也残。“小楼吹彻玉笙寒”,小楼上的笙声也是愈加的清寒,也或许是吹曲人的心意凄凉,不免使得曲声清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这才是词人道明心情的句子,人生之中多少的悲欢多少的遗憾,也只能一人依凭着栏杆,独对残年。

将这首词分析下来,我也越发地喜欢这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了。

词的魂魄真是文字和所读之人的心灵感应所得。

【注】

李璟,字伯玉,南唐中主,词人。

猜你喜欢
  •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写了一首著名的抒怀词《渔家傲·秋思》,此词原文为:塞

  • 杜牧《过勤政楼》全诗赏析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作品赏析【注释】:佳节:一作令节。得意:一作称意。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位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两首讲述登上岳阳楼的诗篇。虽然主题相同,但两位大诗人的写法截然不同。李白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形容壮丽的山水景色;而杜甫则更加注重写实,描绘了社会的险恶和民众的疾苦。两首诗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无论是李白的豪放诗风还是杜甫的现实主义描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

  • 《宫怨·司马札》原文与赏析

    司马札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司马札,大中

  • 喧噪

    喧噪喧噪与读书或作文,有关系么?换句话说,我们在阅读或者写作的时候,喜欢近处有声音的呢?还是喜欢近处没有声音?大多数文人(包括阅读

  •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名句】钱能福 ① 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注释】①福:指造福。 【释义】金钱既能造福于人,也能祸害人,有钱人不能不知道这个道理;药可以救活人,也能害死人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和赏析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11),谩嗟荣辱

  • 白居易《早夏闲兴》全诗赏析

    簟冷乍逞新气味,扇凉重叙旧恩情。

  • 《清平乐·池上纳凉赏析》

    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二句,勾画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描写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无声,只有词人在池畔乘凉。“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是写在庭院乘凉的词人所看到的室内的情景。根

  • 勤奋读书励志古诗词大全(勤奋励志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勤奋读书励志古诗词大全,内容包括勤奋励志古诗词,关于励志勤学的古诗,求10个关于勤奋读书的古诗。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少年心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