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工《耶利米哀歌》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梁工
【作品简介】见雅歌。
【作品节选】耶利米哀歌以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新巴比伦军攻陷、圣殿被毁、数万犹太人被掳的历史惨剧为背景,尽情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恨和忧民之情。全书由五首诗组成,兹选录其中的第二首:
主何竟发怒,使黑暗笼罩锡安!
他使华美的锡安成为废墟,
甚至连自己的圣殿也不顾惜。
主毫不怜惜地毁灭犹大的每个村落,
在烈怒之下把卫护本土的堡垒全都拆毁,
使国家和他的领袖们蒙羞受辱。
在烈怒之下他摧毁以色列的力量,
仇敌来犯的时候他不救援,
反而像火焰一样吞灭我们。
他向我们弯弓搭箭,就像射击仇敌一样。
他杀灭了我所喜爱的人,
他向整个耶路撒冷发泄怒火。
主向仇敌一样摧毁以色列,
他使以色列的堡垒、宫殿成为废墟,
他使犹大的人民悲愁哀号!
他粉碎了我们聚会的圣殿,
他终止了节期和安息日,
他在烈怒下弃绝了君王和祭司。
耶和华抛弃了自己的祭坛和圣所,
他容许敌人拆毁宫殿的围墙。
他们在耶和华殿里像过节一样喧嚷!
耶和华定意要拆毁锡安的城墙;
他旨意既定,就断不肯收回成命,
他使城楼和围墙一齐倒塌。
城门被埋在瓦砾堆中,门闩都粉碎了。
君王和贵族都被放逐。
无人讲律法,先知也得不到上帝的信息。
耶路撒冷的父老坐在地上,默默无声。
他们都身穿麻衣,头蒙灰尘。
少女们也垂头丧气地俯在地上。
我的眼睛因哭泣而失明,我的心肠绞痛。
我因同胞受摧残而哀伤不已,
儿童和婴孩都在市街上饿昏。
他们又饥又渴,向母亲哀求;
他们像受伤一般倒在路上,
在母亲怀里慢慢地死去。
耶路撒冷啊,我能怎样安慰你呢?
有谁像你遭受这样的灾难?
你的祸患无边无际,有谁能为你医治?
你的先知只会撒谎,
他们不去指出你的罪恶,使你悔改,
反而散布虚假和骗人的信息。
过路的人都以轻蔑的眼光看待你。
他们嘲笑耶路撒冷的毁灭说:
这就是全世界所歌颂的最完美的城邑吗?
耶和华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他已照着往昔的警告把我们毁灭。
他助长仇敌的气焰,使他们趾高气扬。
耶路撒冷啊,愿你的城墙向主呼求!
愿你的眼泪像江河日夜涌流!
愿你不眠不休地忧伤哭泣!
你在夜里要频频起床,
倾心呼求主怜悯你的孩子,
孩子们因饥饿已昏倒在街头巷尾!
看吧,耶和华啊!看一看你所折磨的人!
女人在吃自己心爱的婴孩,
祭司和先知在圣殿里被杀!
老人和少年一同在街上倒毙,
青年男女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
你在忿怒中杀了他们,没有丝毫的怜惜。
你把大群仇敌召来惊吓我。
在你忿怒的日子,没有人能够逃脱。
他们屠杀了我亲自养育的心爱儿女!
【作品鉴赏】耶利米哀歌因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思和精湛的诗歌艺术被誉希伯来文学的绝唱。早在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在摩罗诗力说中对其予以高度评价:“特在以色列族,则止耶利米之声;列王荒矣,帝怒以赫,耶路撒冷遂隳,而种人之舌亦默。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宗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然哀歌而下,无赓响矣。”
在希伯来文学遗产中,耶利米哀歌以描写最凄惨、情调最悲切著称,这是希伯来人国破家亡的悲惨经历的真实回声。公元前933年名王所罗门去世,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小国。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为亚述所灭。公元前7世纪末新巴比伦兴起,称霸中东。公元前588年10月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军围困南国犹大的京都耶路撒冷,四周筑起土垒,以猛烈的攻势攻城。犹大末代国王西底家指挥众人顽强抵抗达十八个月之久。公元前586年4月城内发生严重饥荒,百姓缺衣少食,难以继续对抗。4月9日城被攻破,全副武装的迦勒底人蜂拥而入。不足一月功夫,神圣的圣殿、豪华的王宫、高大的城墙便化为一片焦黑的瓦砾。抢劫、掠夺、奸淫、凶杀……遍及全城每一个角落,死亡的恐怖、绝望的哀号交织着猩红的血斑,在希伯来民族史上留下不堪回首的一页。
耶利米哀歌就是这一划时代事件的历史回声。其中第2、4、5章最贴近亡国事件本身,逼真地记载了在犹大国彻底覆灭的日子里,希伯来人如何陷于空前绝望的悲惨境地。重兵围困之中,粮食、水源、肉食、葡萄酒的供应都被切断,穷困、饥饿、疾病和死亡折磨着人们,气息奄奄的妇女竟至将亲生骨肉煮熟吞吃。国民祈祷着耶和华上帝的拯救,他们的希望却彻底破灭。他们目睹“华美的锡安(指代耶路撒冷)成为废墟”,“老人和少年一同在街上倒毙,青年男女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这些诗句显系亲身经历过这场国难者所写。第1章成书时间较晚,似乎是对历史旧事的回顾:“先前满有人烟的大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竟成为进贡的!”第3章历史成分淡化,主要不是对民族灾难的哀悼,而是对个人痛苦的惊惧与战栗。作者申述耶和华如何用忿怒的杖使人备受困苦:“使我皮肉枯干”,骨头折断,“张弓将我当作箭靶子,射入我的肺腑”,“用苦楚充满我,使我饱尝茵陈”。全章没有一处正面描写耶路撒冷陷落,大半经文都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只在很少几节改用复数(“我们”),这时才略带悼念故国的意味。或可认为,本章再现了亡国悲剧在一代人心灵深处造成的长久惊悸和创伤。若此,则写作时间应是囚居巴比伦时代的中后期,即公元前6世纪中叶。
鉴于上述分析和其它若干原因,学者们认为,这五首哀歌是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分别写就的,某些篇章可能汇有多人手笔;它们经人整理后先在圣殿和会堂中朗诵,尔后才逐渐汇编成书。生活于亡国前后的大先知耶利米可能是诸位作者之一。
耶利米哀歌的诗体格律历来为世人称道。在音律力面,耶利米哀歌采纳了被称为“气纳体”的哀歌句法。“气纳体”(Qinah measure)是希伯来诗歌在音韵方面的一项独创,一般用于哀悼,每行5个强音,分为前后两段,前段3个,后段2个,前后之间有一表示哭泣吞声的停顿,用以表达悲哀不已泣不成声的感情。朱维之教授用中国的“骚体”对译“气纳体”,每行两段,前段6字,后段4字,中间用“兮”字隔开并表达哀泣之意,甚能传神。如他翻译的第4章1至8节:
1. 何黄金之变色兮,纯金黯淡,
彼神阙之圣石兮,弃诸路畔!
2, 叹锡安之众子兮,贵比精金,
今贱于陶工手兮,所制瓦瓶。
3. 顾猛犬能哺幼兮,厥性柔和,
何民女而犷悍兮,沙漠之鸵。
4. 彼婴儿之失乳兮,舌贴焦膛,
儿求饼而嗷嗷兮,敦与干粮?
5. 享珍馔之王孙兮,伏路孤寒。
曾衣锦而褥朱兮,偃卧粪壤。
6. 所多玛之速亡兮,非为人力,
今我民之罪愆兮,更为可耻!
7. 昔贵胄白于乳兮,皎皎如雪,
丰润胜于珊瑚兮,冰清玉洁。
8. 今尘容之黎黑兮,莫识于途,
形憔悴而销铄兮,枯如槁木。
耶利米书第9章17节证实,犹大国当时有“善唱哀歌的妇女”和“善哭的妇女”,据考“气纳体”最初便是这类妇女吟唱丧歌的格调。
-
王子猷居山阴 ② ,夜大雪,眠觉 ③ ,开室,命酌酒 ④ ,四望皎然 ⑤ 。因起仿徨 ⑥ ,咏左思《招隐诗》 ⑦ ,忽忆戴安道 ⑧ 。时戴在剡 ⑨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⑩ 。经宿方至 (11) ,造门
-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
-
常苦古人远,今见斯人古。澹泊遗声华,周旋必邹鲁。故交在梁宋,游方出庭户。匹马鸣朔风,一身济河浒。辛勤采兰咏,款曲翰林主。岁月催别离,庭闱远风土。寥寥寒烟静,莽莽夕阴吐。明发不在兹,青天眇难睹。
-
古文·韩文公庙碑 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1),一
-
【题 解】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
-
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写江潮“有情”而来,却终“无情”而归,似有情而实无情。“几度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上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则是天地无情,万物无情。“俯仰昔
-
最早学骑自行车是在北京北太平庄花园路的一段元代土城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工程部队连队驻扎在花园路西侧,为部队印刷厂盖宿舍楼,那
-
浣溪沙 【宋】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於秋。 【简析】 这
-
这首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这一年三月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乱,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被任为太子太傅,二十八岁的纳兰性德随驾东出山海关,到清朝发祥地巡视,并祭祀长白山。
-
【5407】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美〕裴士锋著,黄中宪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 9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52元)△7章:重新发掘王夫之;湖